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湛江布局打造“AI渗透之城” 向海图强注入智慧新动能

2025-08-10 13:11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记者陈彦 文秋华

湛江打造的全国首个基于无人机的红树林入侵物种识别算法模型在广州数据交易所挂牌,湛江市委统战部AI数字人“统战小同”正式上线启用,全联集采冷链物流园15万吨级全温区智能冷库群运用物联网与AI算法实现出入库效率提升300%……这是湛江这座港城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浪潮的鲜活切面。

今年以来,湛江布局“打造AI渗透之城、边缘AI应用产业之城”,并将其写进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意在让AI如活水般浸润城市发展的每一寸肌理,驱动这座向海而兴的城市迈向新质生产力的前沿。

“无人机+AI”巡查红树林生态。(无人机航拍图,湛江市无人机应用产业协会供图)

何谓“AI渗透之城”?

人工智能(AI)是引领未来的新兴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已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不仅塑造了城市的现代化形象,更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当前,AI在全球进入爆发期,从ChatGPT到DeepSeek,AI算法创新速度加快,算力驱动作用明显,数据规模效应突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赋能社会发展。我国各地也正竞相追逐AI发展的前沿,抢搭这趟“高速列车”,力求将其作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在11个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里,上海提出建成世界级AI产业生态,北京提出建设AI原生城市,深圳提出打造AI先锋城市,佛山和东莞也先后出台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有关行动方案或若干措施。

当前,湛江启动“AI渗透之城”建设,可以说是为向海图强注入了智慧新动能。那么,什么是“AI渗透之城”?

市政务和数据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渗透度是指一个品牌或产品在目标市场中的普及程度。那么如何衡量一个城市的AI渗透度呢?该负责人认为,综合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展目标以及我市AI发展现状,可从微观与宏观两个维度来综合分析。“从微观来看,应该从算力、算法、数据、应用、产业、生态等六方面来分析一个城市人工智能的应用水平;从宏观来看,应该从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来分析一个城市人工智能的融入程度。”

换言之,打造AI渗透之城,就是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城市运行与发展的血脉网络,使其成为如同水电一般的基础支撑要素。

检化验中心取样机器人正在搬运钢板。(湛江钢铁供图)

布局“AI渗透之城”的“土壤”

湛江布局“AI渗透之城”,究竟具备哪些“土壤”?

从算法发展上看,全市共计汇聚算法模型129个,集中在城市管理、交通领域,霞山、吴川依托智慧城市项目形成规模优势。AI在优化城市治理精度与提升民生温度方面释放出巨大潜能。

从数据发展上看,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初显成效,数据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22年,在全省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起步时,成功推出全省首个公共数据与企业数据融合创新产品“全联进贸通”;创新打造“数衍可信域”,获中国国际数博会首届大数据大赛一等奖,并以此建成湛江市数据要素流通可信平台,为数据要素流通提供基础平台能力和安全环境;2023年6月正式揭牌成立广州数据交易所(湛江)服务基地,为全省首个数据交易服务基地,并成功登记17个湛江数据产品、3个数据能力和12个行业数据指数;成功承办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广东分赛“现代农业”赛道,其中湛江本地“数据赋能精准养殖,智慧渔业提质增速”项目先后在广东分赛和全国总决赛现代农业赛道中斩获佳绩。

此外,湛江临港产业与海洋经济也是天然的“AI试验场”。

冷轧厂贴标机器人正在作业。(湛江钢铁供图)

湛江坐拥华南地区40万吨级深水良港,钢铁、石化等临港产业蓬勃发展,为AI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打造智慧化工园区,实现5G专网与AI融合创新;湛江钢铁207个宝罗机器人在120个应用场景高效而有序地执行着各种任务,实现“全产线数字化工厂”、劳动效率全面提升;中科炼化大力推广“5G+”无人叉车、智能巡检机器人等AI智能化应用,支持企业1600多人管理年产千万吨炼油、80万吨乙烯等31套工业装置。

炼钢厂钢水测温取样机器人正在作业。(湛江钢铁供图)

广阔的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平台,同样是AI赋能海洋环境监测、精准投喂、病害预警的舞台。湛江湾实验室自主开发了环雷州半岛近岸养殖监测系统、海威2号智能监测与示范应用等智能渔业科研平台和项目,建设渔业大数据中心,全面提高海洋牧场养殖生产及管理效率,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湛江湾实验室大屏幕上AI会自动锁定每一条游弋的鱼,并有相关数据显示。记者李忠 摄

湛江近期发布的海洋低空首创数据产品——红树林入侵物种无人机识别算法模型,通过“无人机+AI”,快速找出并标注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与无瓣海桑,打造红树林智能守护网。

“无人机+AI”巡查红树林生态。(无人机航拍图,湛江市无人机应用产业协会供图)

打造“AI渗透之城”如何精准发力?

当前,全球范围内对AI的三要素(算力、算法、数据)达成高度共识。从目前推动AI创新发展的地区来看,大部分城市主要围绕AI三要素(算力、算法、数据)以及场景、产业、生态设定具体目标,并相应制定推进措施。

打造“AI渗透之城”,湛江该如何发力?近期,市政务和数据局牵头制定了《湛江市加快打造AI渗透之城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让AI渗透的愿景加速照进现实。

《行动方案》坚持“场景为王、算力支撑、数据驱动、生态聚力”的原则,把“算力、算法、数据、场景、产业、生态”作为AI渗透之城建设的关键要素,提出了统筹实施算力支撑强化行动、算法供给优化行动、数据资源集聚行动、场景应用拓展行动、智能产业培育行动、智能生态构建行动“六项行动”,涵盖20项重点任务。

算力是AI渗透的“引擎”。我市将通过实施算力支撑强化行动,建设湛江公共智能算力中心,构建城市级算力资源池,建设AI一体化服务平台。同时,实施算法供给优化行动,打造市级公共算法超市,加快专用模型供给;实施数据资源集聚行动,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筑牢智能底座,打通渗透“大动脉”。

湛江湾实验室展厅展示的水下智能清洁机器人。记者李忠 摄

AI渗透的主战场在产业。我市聚焦产业跃升,提出实施智能产业培育行动,推进AI赋能产业发展,引育先进人工智能产业;实施智能生态构建行动,组建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开展AI人才招引培育,锻造新质生产力“主引擎”。

通过无人机进行互花米草前端识别。(湛江市无人机应用产业协会供图)

围绕深耕智慧治理与普惠民生方面,我市未来将通过实施场景应用拓展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开放,常态化发布人工智能场景清单,实现智慧医疗多场景协同,推进智慧教育数字化赋能,加强智慧城市数字化治理,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数智化,推进审判辅助工作智能化,以AI驱动跨部门数据融合与事件协同处置,提升城市温度与韧性。

接下来我市将以“七个一”保障措施,构建“6+7”工作体系,在基础设施数智化改造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逐步以AI思维、AI规划、AI技术、AI人才渗透政府端,实现高效能治理,带动渗透民生端,实现高水平服务,辐射渗透产业端,推动高质量发展。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苏耿指导学生利用患者虚拟人系统,提升问诊技巧。记者张锋锋 通讯员林颖 摄

【具体实践】

当医疗插上“AI”翅膀

输入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个性化属性构建病例,采用对抗训练和调整大模型人设等减少模型对医学情景模拟数据的泛化回答,集成实时语言交互模块实现自然对话……由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构建的麻醉疼痛与重症医学患者虚拟人,已成为医学生的“贴身助教”,有效提高学生问诊的技巧和快速鉴别诊断思维。

以往,医学教育受限于真实患者资源及病情不确定性,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提供大量标准化病人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麻醉医师、医学博士周成茂主持构建了麻醉疼痛与重症医学患者虚拟人,并于今年3月正式建成,建成后很快就进入了实际应用的试用阶段,目前已经在多家医院和高校开展试用工作。

该虚拟人以豆包角色扮演大模型为核心,配套了自主构建的麻醉疼痛重症知识库,涵盖300余本麻醉重症疼痛相关的教材、真题和情景模拟等书籍,以及800多条有标注的结构化的麻醉疼痛及重症病例数据,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对非结构化文本进行分段识别。

该虚拟人分为教师端和患者端。教师可利用病例编辑工具自主创建病例,以及利用虚拟人模拟学生视角的临床思考过程,帮助教师快速观察学生的临床决策逻辑;学生则可以与虚拟人加入到同一个语音房间,实现对讲机式的实时对话聊天,虚拟人可以扮演标准化病人,准确表述实际临床表现。通过结合医学教育虚拟人大模型,构建覆盖急诊、重症、麻醉等6个临床学科的545个病例(含术中过敏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复杂场景),可开展线上动态模拟训练(如生成麻醉术中肺栓塞危机)。

周成茂表示,系统运行达到预期目标,已经展现出明确的教学价值。“首先,系统能生成覆盖多个学科的数百个标准化病例,并支持动态模拟训练,例如,麻醉术中肺栓塞危机等复杂场景;其次,学生通过与虚拟人实时对话互动,病史采集准确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教师端支持自主编辑病例、模拟学生临床思考过程,有效提升了教学评估的效率,契合医学教育‘精准化、标准化’需求。”

当下,湛江正在打造“AI渗透之城”,作为新技术试验场与先行区的医疗健康领域,正紧紧抓住这一“风口”,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应用,实现智慧医疗多场景协同。

找错专家挂错号、“知症不知病”“知病不知科”怎么办?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通过AI导诊智能应用为患者“指路”,精准解决这种新型的“就医难”。跟着智慧导诊系统的指示,患者可快速找到对应科室和专家,院内就诊排队时间大大减少,享受到更加方便的医疗服务。

AI技术的应用为医护人员抢救危重病人争取了“黄金时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影像中心启用放射影像AI辅助诊疗,提升急诊及重症监护领诊疗效率与精准度。有了AI辅助,该院颅内出血检出率从84.7%提升至95.9%,影像诊断报告生成时间由平均45分钟缩短至8分钟。

体检报告的解读曾是困扰很多人的难题,专业医学术语晦涩难懂,让人难以判断自身健康状况。如今,我市上线“湛健通”小程序,不仅打破了“数据孤岛”提供用户本人在全市公立医院的报告,还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用户分析解读体检结果,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大众能理解的大白话。

从电子病历智能归档到诊断报告加速生成,湛江卫生健康系统正构建起医疗AI的全场景生态。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精准发力,助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供给。目前,全市共有8个案例入选省第一批“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场景案例名单,入选数量为全省第七、粤东西北第二。

当插上“AI”的翅膀,一场医疗服务的变革已然展开。

编辑:梁海飞
值班主任:莫松萌
值班编委:钟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喜迎十五运,湛江全民健身掀热潮
  • 湛江4项非遗亮相省级盛会  雷州蒲织惊艳T台
  • 中国“海洋石油295”船首次抵达文莱作业
  • 智阅未来・创享科技  青少年沉浸式感受科学魅力
  • 湛江市博物馆暑期活动:自制驱蚊花露水 共防基孔肯雅热
  • 全市15万干群齐动手  清除蚊虫孳生地  筑牢健康防线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