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翻盆倒罐清理积水点,夜晚无人机腾空而起精准消杀……在应对基孔肯雅热的紧要关头,当前湛江城乡正昼夜不息地织密一张抵御蚊媒传染病的立体防护网。
开展热烟雾灭蚊行动。记者李忠 摄
疫情警报
四级防控体系火速构建
当前正值蚊媒传染病高发季节,防控形势严峻。截至8月12日,湛江市霞山区、遂溪县、麻章区的14个村(居)、小区正在开展蚊媒传染病疫情处置,存在传播风险。警报拉响,一场关乎市民健康的保卫战全面打响。从市级统筹到村居落实,一张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防控网络在湛江全域迅速铺开。
蚊媒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为了市民个人和家人的健康,湛江疾控呼吁全体市民积极参与防控,做好防蚊灭蚊。请在上述区域生活、工作或活动的市民朋友们注意做好个人防蚊灭蚊,外出建议穿长衣长裤或喷洒驱蚊水;积极行动,清理住家及周围积水,清除或倒置各种闲置可积水容器,保持环境整洁。
“这片区域之前积水严重,是蚊虫孳生的重灾区,现在清理干净就放心多了。”在吴川市各镇街,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清理积水的场景随处可见。吴川市各级党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全面开展以清理蚊虫孳生地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建立起“市镇村”三级联动的防控体系,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蚊媒防控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廉江市直面卫生难点问题,持续加大整治力度,对卫生死角坚持“零容忍”。廉江罗州街道将废品站一日清空,“蚊子窝”一锅端走,成为全市防控的示范点。罗州街道的经验迅速在全市推广。各社区组建“婆婆妈妈宣传队”用方言录制口诀,商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小区物业每日报送布雷图指数。这些接地气举措迅速推广,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
赤坎区通过科技提效、民力聚能、基层兜底三措并举,构建基孔肯雅热防控全链条防线。其中,开通卫生黑点举报热线,市民化身“监督员”,从花坛积水到垃圾堆放问题,社区消杀队快速响应,带动全民参与“翻盆倒罐清积水”行动,机关志愿者入户教学、儿童争当“防蚊小卫士”,推动防控从“政府主导”转向“全民自觉”。
霞山区报告首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后,立即组织百余人的精干队伍响应。精准划定核心区、警戒区、监控区,组建62个“1干部+1医护”入户小组,迅速深入核心区同步推进病例排查、孳生地清理及宣教,并建立台账。截至8月12日12时,5个核心区完成入户率99.58%。专业消杀队伍同步组建,累计消杀面积超2513万平方米,有效阻断疫情扩散。
雷州市防控策略突出三个关键环节,全面强化重点区域消杀整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在疫情处置机制上,严格落实 “1-3-3-5”响应模式——一旦发现病例,同步开展风险告知、健康筛查和孳生地清除工作。在雷州市调风镇,人居环境整治与蚊媒防控紧密结合。
清理杂树杂草。记者刘冀城 摄
科技赋能
无人机高空“扫盲”精准灭蚊
蚊虫防控最大的难点在于隐蔽的孳生地。湛江多地创新防疫手段,无人机成了防控战场上的“空中侦察兵”。
作为全市防控的示范点,罗州街道将科技手段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在街道指挥中心的大屏上,无人机巡查发现的积水容器点位实时显示,系统自动生成工单派发至对应网格员。这一闭环机制确保隐患发现一起、清除一起。
面对传统的“扫楼”方式面临自建房密集、楼顶位置隐蔽等难题,霞山区新园街道、遂溪岭北镇田增村等地同样创新构建 “空中发现—地面定位—即时清除”高效处置链。无人机实时传回画面锁定隐患点后,地面处置小组立即携带工具到达现场,同步完成积水清除和药物喷洒。
“过去人工排查耗时费力,还容易遗漏。”专业飞手道出痛点。如今,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低空巡航,半小时就能覆盖以往数天的人工巡查范围。
赤坎区将无人机技术推向新高度。该区引入内置AI智能识别算法的无人机巡查系统,可自动提取蚊虫孳生重点片区,生成包含位置、问题类型和现场照片的识别报告。
“无人机累计排查推送隐患点位5000余处,覆盖全区所有街道。”赤坎区工作人员介绍,原本需两周完成的工作量被压缩至2天。更重要的是,无人机攻克了高空楼顶、加锁区域等人工无法触及的盲区。
暮色降临,多地搭载热成像仪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对村内池塘、灌木丛等隐蔽区域实施精准消杀。传统人工难以企及的5米高空成蚊聚集区,在科技加持下无处遁形。
联手整治人居环境。记者殷翊展 摄
全民参与
爱国卫生运动全面铺开
蚊媒防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湛江疾控呼吁全体市民积极参与防控,做好防蚊灭蚊。在法规层面,《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有义务保持环境卫生,完善防蚊设施,及时清除积水。
徐闻县以法治化手段破解卫生治理难题,通过执法普法联动压实主体责任,以重点场所攻坚阻断传播链,叠加专业机构示范,构建“法律约束+科学防控+全民参与”的立体防线,为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了“徐闻样本”。
湛江经开区党员干部每日下沉社区村居半天,带头开展“清积水、清杂物、清垃圾、灭蚊虫”行动,清死角、灭孳生、做科普,带动居民参与。乐华街道“线上+线下”联动宣传,线上推知识,线下“敲门”送药、“拉家常”科普,并组织“地毯式”清理。民安街道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宣讲清积水重要性、倡导卫生习惯,党员村民分组整治结合移风易俗,筑牢防线。
遂溪县开展“全覆盖、无死角”防蚊灭蚊行动。各镇街单位结合环境整治、消杀、排查与多元宣传,营造群防群控氛围。创新利用普法车、巡逻车、清洁车等组成流动宣传队,全天候播报防疫知识及“门前三包”倡议,让防控知识“飞”入千家万户。各乡镇扎实推进,如结合“万村清洁”行动重点消杀、组织攻坚队“地毯式”清理积水点、整治孳生源头,筑牢健康防线。
清理卫生死角。记者郎树臣 摄
霞山区东新街道的社区工作者已连续三周放弃休息,每天清晨带着小喇叭走街串巷,提醒居民清理家中积水。在遂溪县遂城街道,爱国卫生运动如火如荼,城南社区的居民自发组成“清积水小分队”,逐户检查阳台和庭院。
“防控责任已细化到人到点。”遂溪县田增村党员干部介绍,该村创新构建“五个一”机制:每日一巡查、每周一评估、每户一承诺、每片一责任人、每机一数据。
8月10日,麻章镇新发现的两例轻症病例,为全市防控工作敲响警钟。麻章区卫生健康局当日即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呼吁 “更换水培植物用水,清理积水容器”,并强调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的科学判断。
在麻章区福民居委,一群身着粉色马甲的巾帼志愿者格外醒目。她们穿行在背街小巷,清理房前屋后积水及杂物,向居民讲解防蚊知识。7月底以来,湛江市各级妇联组织动员广大妇女投身防控一线。霞山区三级妇联组织发放宣传单张5000多张,清理积水点2000余处;坡头、雷州、廉江等地妇联同步集结力量,将防控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