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遂溪江洪镇“天光鱼市”火出圈,海岛兄弟赶海营地民宿的庭院里海鲜飘香。(据8月22日《湛江日报》)
遂溪江洪镇的开渔周,以“天光鱼市”的喧闹、民宿“一房难求”的火爆,勾勒出一幅滨海小镇的文旅振兴图景。这场旅游热绝非偶然,而是当地找准特色、整合资源、借力传播的必然结果,更藏着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
江洪镇的突围,始于对“海洋基因”的精准挖掘。不同于传统滨海旅游的同质化开发,江洪镇紧扣“开渔”这一核心IP,将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刚靠岸的鲜活海鲜、出海赶海的体验感转化为独特吸引力。海岛兄弟赶海营地民宿的“自助烹饪+出海赶海”模式,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亲子家庭与年轻群体在此找到乐趣;海俪湾民宿凭借区位与智能体验吸引跨省游客,各类民宿形成差异化集群,既满足不同需求,又避免恶性竞争,共同撑起开渔周的住宿热度。
线上传播的赋能,让江洪镇的“滨海风情”走向全国。民宿经营者陈先生的“海胆兄弟”账号圈粉百万,用赶海日常的真实视频打破地域壁垒,吸引新疆、内蒙古等地游客远道而来;政府层面的文旅推广与民间创作者的内容传播形成合力,让“江洪”从一个小众渔港名字,成为文旅爱好者心中的“赶海胜地”。这种“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传播模式,既保留了乡土气息的真实感,又扩大了地域品牌的影响力,为小镇旅游注入持久流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旅游热带来的民生温度。从最初十几家民宿增至近60家,从单一住宿业态到天水之恋景区、房车基地、海滨游乐场的多元布局,江洪镇不仅让游客“来了不想走”,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旅游设施的完善、旅游资源的串联,让仙裙岛、笑口滩等景观不再“养在深闺”,也让更多村民实现就业增收,真正将文旅热度转化为民生福祉。
江洪镇的实践,为县域文旅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无需追逐“高大上”的项目,只需深耕本土特色,用差异化体验留住游客,用多元业态延长产业链,用精准传播扩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