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度“香江学者计划”(湾区项目)获选结果公布,广东医科大学丛平平博士成功入选。该项目从2025年起实施,是全国首创,每年选派广东优秀青年学者到香港指定的大学,在港方合作导师的指导下,以港方大学合约研究人员的身份开展为期2年的博士后研究。
缘定湛江,海洋之城与科研梦想的双向奔赴
丛平平,东北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目前在广东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任教。
丛平平与广东医科大学的结缘,并非偶然。作为一名从事“数学建模与生态系统保护”交叉研究的青年学者,她看中的正是湛江天然的海洋观测场和样本资源,以及广东医科大学的“海洋环境-生物机制-人类健康-工程技术”平台。“这里不仅拥有南海天然的海洋观测场和样本资源,还具备先进的组学平台和医学应用背景,使我能够将数学建模与海洋生态保护、人类健康研究真正结合起来,开展具有特色和实际意义的创新工作。”丛平平说。
入选“香江学者计划(湾区项目)”,对她而言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科研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为我搭建了一座连接内地与香港科研资源的桥梁,让我能够同时依托两地的学术优势、技术平台,开展更具挑战性的研究。”
湛港互联,大湾区的科研“双城记”
丛平平向记者透露,此次赴香港科技大学开展研究工作,将结合生物学实验与动力学建模,深入探究噬藻体与蓝藻的相互作用过程。该研究针对湛江海洋牧场和现代水产养殖中可能出现的蓝藻水华问题,旨在为这一痛点提供新的绿色防控思路。未来有望通过数学模型实现对水华爆发的预测,为养殖户提供预警,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香港拥有突出的基础研究平台,而湛江有真实的海洋场景和明确的产业需求。”丛平平表示,这种优势的互补性,正是“湾区项目”的意义所在。在结束两年的香港研究后,她期待将在香港所学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带回广东医科大学,组建一个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同时,继续深化广东医科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并将研究成果与湛江的海洋保护与产业发展需求更紧密地结合,为湛江的海洋经济和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从理论数学走向与生命科学交叉应用,丛平平的科研路径不仅折射出个人学术追求的跨越,更映照出广东医科大学对高层次人才日益增强的吸引力。
今年以来,湛江市人社部门积极参与“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活动引进优秀人才,并通过广泛宣传、精准筛选、材料优化和专题培训等举措全力支持“香江学者计划(湾区项目)”申报。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跟踪入选项目进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并总结推广本次成功经验,为更多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