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持礼麝、秉信虎、修义羊、立仁熊、长智龟

湛江原创中医文化形象萌出圈!

2025-09-02 19:20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字/记者 潘洁婷 视频、图片/记者刘冀城

“妈妈你看!麝宝宝‘礼礼’、老虎‘信信’都好可爱!”在刚落幕的广东省南国书香节上,《原来这就是中医》的“主角”、湛江中医学校设计的“中医五宝”一出场就圈粉无数——立仁熊“仁仁”、修义羊“义义”、持礼麝“礼礼”、长智龟“智智”、秉信虎“信信”,这五个分别对应中医“木火土金水”五行、融入“仁义礼智信”美德的软萌身影,围着人群转圈圈、送贴纸,连爷爷奶奶都忍不住凑过来问“这五个小家伙怎么这么懂中医呀?”

作为中医文化首组“形象代言人”,“五宝”不是简单的萌系卡通——从动物原型筛选到颜色调配,从性格设定到内涵植入,团队耗时近一年打磨,只为让抽象的中医智慧“活”起来,让古老文化以青春姿态走进大众生活。而承载“五宝”故事的《原来中医这么有趣》,更成了读者手中的“香饽饽”,满是“孩子终于主动学中医”的惊喜反馈。

创意破圈:给传统中医披“萌衣”,让00、10后爱上老智慧

“五宝”的诞生,缘起于湛江一位90后教师劳斯骅的教学初心。2017年,刚踏上湛江中医学校讲台的他,很快被一个现实难题绊住了脚——面对中医课上的古老智慧,当时学生们总提不起兴趣:有人悄悄转着笔走神,有人盯着窗外发呆,那些藏在典籍里的中医知识,在年轻人面前显得格外“遥远”。怎么让这些老学问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成了他入职后最先琢磨的事。

中医本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精髓,可“博大精深”四个字,偏偏成了年轻人亲近它的“门槛”:“肝属木、心属火”像绕口令般难记,《黄帝内经》里的字句更是晦涩得让人望而却步,传统课堂上的板书刚写满半板、理论才讲一半,台下就有学生开始分心。劳老师心里很清楚:不是孩子排斥中医,而是我们的讲授方式太“老派”,没踩中他们的兴趣点。要让这些沉淀千年的老智慧“弯下腰”走进00、10后心里,必须换一种新方式。

一次逛书店时,历史文化区的场景给了他灵感:一群孩子围着一本历史漫画畅销书看得入迷,书里把上下五千年的厚重历史,装进卡通猫咪的故事里,连低年级学生都能指着插画说“这是汉武帝”。劳老师突然顿悟:“连历史都能靠卡通变有趣,中医为什么不行?用卡通形象当‘桥梁’,把国医的‘五行’和国学的‘仁义礼智信’绑在一起,孩子或许会主动靠近。”

念头落地,行动即刻跟上。劳斯骅牵头组建团队,汇聚中医教研老师与美术老师,光“五宝”的基础框架就修改了无数版——核心原则很明确:不只为“萌”,更要让每个角色“会说话”:既要讲清中医五行逻辑,又要传递传统美德内涵,二者缺一不可。

“每个角色的原型、颜色、出生地,甚至小喜好,都得扣着‘双文化基因’来。”劳老师说,这份“较真”藏着深意:让孩子记住“五宝”萌态的同时,潜移默化理解中医“整体观”、记住国学“修身观”,更填补了中医文化“缺一组‘国医+国学’双载体代言人”的空白。

“这些形象不是随便画的卡通,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设定,都藏着中医的理和国学的德。”劳老师告诉记者,说到底,“五宝”是架在传统中医与00、10后之间的“小桥”——老智慧穿上萌趣外衣,走进孩子的课本、书包,甚至心里,让“爱上中医”这件事,变得自然又简单。

书香节首秀:让文化传承看得见、摸得着

今年8月的南国书香节,成了“中医五宝”的“文化秀场”。受主办方邀请,劳斯骅团队带着“五宝”及文创衍生书籍《原来中医这么有趣》,从湛江分会场到广州主会场,用“可感可触”的方式,让“国医+国学”跳出书本,走进现实。

湛江万象金沙湾广场分会场,“五宝”主题互动区早早挤满人:小朋友捧着《原来中医这么有趣》,跟着“智智”学“水属肾”的养生小知识,听“义义”讲环保与中医“天人合一”的关联;家长们则围着专利香囊瓶驻足——瓶身上“礼礼”的翠绿、“仁仁”的净白格外醒目,内置的艾草、丁香香丸,既契合中医“芳香辟秽”理论,又藏着“平安喜乐”的祝福,不少人当场下单:“带‘文化+健康’回家,值!”

8月17日的广州主会场,“五宝”首次公开亮相更引爆全场。劳斯骅现场解读“五宝”的“双文化设计”时,台下家长与孩子听得格外专注。当讲到“信信”的“火属性”对应“心主神明”,“信”的美德能让人“心神安定”时,一个小朋友立刻举手:“那我像‘信信’一样守信用,身体是不是就更健康?”稚嫩的提问逗笑全场,也印证了“国医+国学”融合的意义——文化不再是割裂的“知识点”,而是能指导生活的“智慧”。

活动现场的“五宝”文创更成了“抢手货”:五禽戏红包上,“五宝”cos虎戏、鹿戏的萌态,配着“虎虎生威”“一鹿生花”的吉言,长辈说“有文化”,晚辈舍不得拆;Q版贴纸上,“礼礼”做药膳、“智智”煮凉茶的画面,贴在笔记本、水杯上,成了年轻人的“随身文化符”。“以前觉得中医是‘老古董’,国学是‘大道理’,现在看‘五宝’,才发现传统文化能这么潮!”一位年轻观众的感慨,道出了这场文化传播的成功。

不止于“萌”:“五宝”IP深耕发力,让文化传承走更远

随着“中医五宝”热度攀升,湛江中医学校团队并未停下脚步,而是持续丰富“五宝”的应用场景,让“国医+国学”的融合从“出圈”走向“深耕”。

教学领域,团队已依托“五宝”形象录制40节的中医教学精品课。课堂上,“五宝”不再是静态卡通——它们会在动画里演示“五行相生相克”,用对话讲解中草药属性,让抽象知识点变得像“看动画片”一样有趣。更值得期待的是,精品课配备中英双语,未来不仅会上线全国教育网站,还将“出海”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

书籍创作上,除已推出的《原来中医这么有趣(中医史)篇》,团队还规划了《原来中医这么有趣》“春夏秋冬”四季养生篇系列。围绕四季养生主题,“五宝”将化身“中医小导师”,继续通过漫画+讲解的形式,普及更加实用有趣的中医知识、养生知识等内容。

此外,学校正开发以“五宝”为介绍人的人工智能小程序。往后学生辨认中草药时,扫码就能观看“五宝”讲解视频;团队还计划联动中小学开展“中医美德小课堂”,让“五宝”带着“仁义礼智信”的故事,走进更年轻的群体。

就像“义义”代表的“土”元素一样,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厚积薄发”。当中医的“生命智慧”遇上国学的“修身之道”,再借由“萌系形象”的青春表达,古老文化便有了新的生命力。这或许就是“中医五宝”萌出圈的真正意义:让传统文化不再是陈列的“标本”,而是能融入日常、滋养心灵的“活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

记者手记:

中医“五宝”——藏在萌态里的“国医+国学”双生密码

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在朋友的书桌上看到了一组可爱的动物卡通摆件:麝、虎、羊、熊、龟的造型软萌灵动,指尖触到瓶身时,还能闻到淡淡的草药香——原来这些“小家伙”的“肚子”里,藏着能宁神的中药香丸。细问才知,这组国潮风十足的摆件并非普通文创,从IP设计到制作落地,全出自湛江中医学校之手,它们有个更特别的身份:中医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大名为“中医五宝”。

初见时只觉可爱,深入了解后才发现“五宝”的分量:五个角色各有名字与性格,持礼麝“礼礼”、秉信虎“信信”、修义羊“义义”、立仁熊“仁仁”、长智龟“智智”,不仅对应中医“木火土金水”五行属性,更融入“仁义礼智信”传统美德。它们不是简单的卡通符号,而是“国医+国学”深度融合的产物,恰好填补了国内中医文化领域“缺乏专属卡通形象”的空白。

当下国潮IP正迎来黄金期:哪吒、西游记等经典IP凭借新演绎圈粉无数,甚至走出国门;今年暑假,浪浪山“小妖怪”这类无传统IP加持的“无名角色”,也因贴近生活的故事引发全民共鸣。在这样的语境下,“五宝”的出现显得格外特别——它不依赖经典IP的情怀滤镜,而是扎根中医文化的独特土壤,用“萌”的外壳包裹厚重的文化内核。当其他国潮IP多聚焦于神话、民俗时,“五宝”瞄准的是更细分也更刚需的领域:让普通人看懂中医、爱上中医。

这一点,恰恰击中了中医文化传播的痛点。中医博大精深,却因理论抽象、语言晦涩,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国家大力推崇中医传承与出海,却长期缺乏一个能“打破语言壁垒、贴近大众认知”的文化IP——它不需要长篇大论解释“五行相生相克”,却能让孩子看到“礼礼”的绿色就想起“肝属木”,让长辈通过“五宝”红包就读懂中医养生的巧思。

好的文化IP,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是“陪在身边的同行者”。“五宝”最难得的特质,正在于它的“不端着”:孩子能跟着它学简单的养生知识,年轻人能把它的文创当作“文化潮品”带在身边,长辈能通过它卸下对中医的“距离感”。它把原本藏在典籍里的中医智慧,变成了书桌摆件、随身香囊、节日红包,让古老文化真正“活”在了日常里。

“五宝”像一颗小小的“传承种子”,藏在软萌的形象里,藏在淡淡的药香中,悄悄让中医文化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未来,它能否成为带火湛江的“城市文化名片”,能否成为中医出海的“文化使者”,或许还需要时间验证,但至少此刻,它已经用最温柔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破圈”的另一种可能——不是声势浩大的宣传,而是润物无声的陪伴。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苏碧银、莫松萌
值班编委:郑时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全市同步开展秋季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统一行动
  • 湛江创新上线“湛小环”AI系统,环评审核驶入快车道
  • 市八小振兴路校区迎首个开学日
  • 思政第一课 启航新学期
  • 上好开学课
  • 冲刺年底开通!湛江北站室内装修接近尾声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