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以坭兴陶馆为镜 焕雷州窑瓷光华

2025-09-16 11:58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文/图 蔡希中

钦州坭兴陶作为城市文化符号,常常出现在街头等公共区域,不仅成为彰显地方特色的风景线,更让市民与游客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触摸到本土文化脉络。特别是钦州坭兴陶博物馆内,一件件承载千年匠心的坭兴陶,是文化展示载体,更是传统陶瓷活化发展的范本。

作为广东四大窑系之一的湛江雷州窑陶瓷,于2021年入选湛江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却面临传承与发展难题。钦州坭兴陶博物馆的探索,同样为雷州窑陶瓷的复兴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

钦州坭兴陶从公共空间展示到博物馆创新运营,用全方位的创新思维让传统陶瓷焕发新生。湛江雷州窑陶瓷,有着同样深厚的文化根基,如果能借鉴相关经验,从活化展示、跨界融合、传承培育三方面发力,相信也能让这份本土文化瑰宝走出困境,在新时代重焕光彩,成为湛江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活化展示

让雷州窑陶瓷从“馆藏”走向“可感”

钦州坭兴陶博物馆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玻璃展柜+文字说明”的静态模式,用场景化、互动化设计让坭兴陶“活”起来。馆内复原了古代制陶作坊,游客能看到陶土揉制、拉坯成型、雕刻施釉的完整流程;设置的陶艺体验区,让大人小孩都能亲手捏制陶坯,感受制陶乐趣;更用多媒体短片,讲述坭兴陶从原料开采到成品烧制的故事,让文化不再遥远。

雷州窑陶瓷同样有着深厚底蕴,出土的宋瓷碗、明瓷罐,纹路精美、釉色温润,见证着湛江古代陶瓷业的繁荣。但如今,多数雷州窑文物藏于博物馆深处,大众难窥其全貌。湛江可借鉴钦州经验,打造雷州窑陶瓷主题展馆:在展馆内复原宋代雷州窑窑口场景,用仿真模型展示龙窑结构、柴火烧制过程;设置“陶瓷考古体验区”,让游客用小刷子、小铲子模拟文物清理,感受考古的奇妙;引入AR技术,游客扫描展柜里的陶瓷碎片,就能在屏幕上看到完整器物的原貌与用途,让沉睡的文物“开口说话”。

此外,还可在赤坎古商埠、雷州古城等热门区域,设置雷州窑陶瓷微型展示点。摆放复烧的雷州窑碗碟、陶罐,搭配简易的制陶工具,配上“雷州窑曾远销东南亚”的历史故事牌,让过往游客在逛街途中就能接触雷州窑文化,让这份传统不再局限于博物馆,而是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跨界融合

为雷州窑陶瓷注入“产业活力”

钦州坭兴陶博物馆绝非孤立的文化空间,而是坭兴陶产业的“发动机”。馆内的文创区,将坭兴陶与现代生活需求结合,开发出带茶漏的陶艺茶杯、印着壮锦纹样的陶瓷香插、可定制文字的纪念陶牌,产品一经推出便成热销品;博物馆还牵线搭桥,让坭兴陶传承人与酒店、茶企合作,定制专属陶瓷茶具,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文化展示”与“产业盈利”的双向奔赴。

雷州窑陶瓷也能走“文化+产业”的融合之路。湛江海洋资源丰富,可将雷州窑陶瓷与海洋文化结合,开发“海洋主题陶瓷文创”:用雷州窑传统青釉工艺,烧制印着海浪、渔船、红树林图案的马克杯、餐盘;将陶瓷做成海螺、海星造型的摆件,既保留雷州窑的古朴质感,又融入海洋元素,适配旅游市场需求。同时,对接湛江本地酒店、民宿,推出“雷州窑陶瓷主题客房”,客房内摆放雷州窑陶瓷台灯、茶具,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本土文化,也为雷州窑陶瓷打开批量销售渠道。

在农业领域,雷州窑陶瓷同样能找到契合点。湛江徐闻菠萝、廉江红橙享誉全国,可开发“水果主题陶瓷包装”:用雷州窑陶瓷制作小型陶罐,用于装菠萝干、红橙果酱,陶罐上印着水果图案与产地信息,既提升产品档次,又传播雷州窑文化。还可在菠萝、红橙种植基地旁,开设雷州窑陶瓷体验工坊,游客采摘水果后,能亲手制作陶瓷容器装盛果实,形成“采摘+制陶”的特色体验链,让雷州窑陶瓷成为带动乡村旅游与农产品增值的纽带。

传承培育

为雷州窑陶瓷留住“匠心火种”

坭兴陶产业的长久发展离不开传承人的培养。钦州坭兴陶馆内设立“坭兴陶大师工作室”,邀请国家级、省级传承人驻馆创作,游客能近距离观看大师雕刻、施釉;与当地职业院校合作,开设坭兴陶制作专业,博物馆提供实习场地与师资支持,定向培养年轻制陶人才;还定期举办“青少年陶艺夏令营”,让孩子从小接触坭兴陶文化,播下传承的种子。

雷州窑陶瓷的传承,正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老一辈工匠年事已高,年轻一代鲜有涉足。湛江可参照钦州模式,搭建雷州窑陶瓷传承培育体系:在雷州窑主题展馆内设立“工匠工作室”,邀请会雷州窑制陶技艺的老工匠驻馆,一方面现场演示拉坯、上釉、烧制技艺,另一方面招收学徒,手把手传授技艺;与湛江本地职业院校合作,开设“传统陶瓷制作”选修课程,组织学生到展馆实习,学习雷州窑历史与技艺,培养年轻传承力量。

同时,可开展“雷州窑陶瓷文化进校园”活动:向中小学赠送雷州窑陶瓷科普绘本,组织工匠走进校园,开展“陶艺小课堂”,教学生用简单工具捏制陶坯;举办“少年陶艺大赛”,鼓励学生用雷州窑陶瓷元素创作作品,优秀作品在展馆展出。通过这些举措,让雷州窑陶瓷文化走进青少年心中,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参与传承,为这份古老技艺留住“匠心火种”,也为其未来像钦州坭兴陶一样,成为融入街头公共区域的城市文化符号筑牢根基。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跟着醒狮去旅行”,遂溪在广州向全国发出最“甜”文旅邀请函
  • 湛江红树林修复创新模式  解锁生态经济双赢密码
  • “湛江蓝”:港城天空的咏叹调
  • 送展进校园
  • 椹川大道绿化修剪“精雕细琢”  扮靓城市交通动脉
  • 吴川: “一个饼”撬动县域20亿元大产业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