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探索医养结合“湛江模式”

托起银龄幸福生活

2025-09-21 09:32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记者何有凤 通讯员梁晓燕 实习生肖楷佳 谢雨薇

清晨的湛江,阳光透过椰林洒在社区公园的长椅上,定期义诊的医护人员正在给老人们测量血压;而在湛江南粤康养苑,95岁的莫本猷爷爷正推着轮椅上的老伴缓缓散步,走廊里的照片定格着这对携手走过70载的老人相视而笑的瞬间。这温馨的画面,正是湛江医养结合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人口大市与老龄人口大市,湛江正以政策为纲、以机构为基,编织一张覆盖城乡的“医养守护网”。截至2024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46万,占常住人口的20.7%,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31万。面对严峻的老龄化挑战,湛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37家医养结合机构、5910张床位(医疗床位2563张、养老床位3347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51.4%,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68.73%,均超额完成省十项民生实事目标。

医护人员诊治老人。

全域布局 构建医养结合“湛江模式”

走进湛江的街道社区,医养资源的融合痕迹随处可见。在赤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闲置病房被改造成温馨的护理区,护士们既能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又能协助开展康复训练;雷州市中医医院奋勇院区里,养老中心与中医康复医疗高度融合,形成以养老为核心、以中医医疗保健为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做到“保养”不挪床,就医不出房,解决老人养老难、就医难、照顾难三大难题。这种“医疗+养老”的无缝衔接,正是湛江统筹布局公共服务设施的成果。

湛江的医养结合实践,始终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全市37家医养结合机构中,公办公营23家、公建民营6家、民办民营8家,多元主体共同构成服务网络。为提升服务质量,自2021年起,湛江连续五年委托市第二中医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开展专项督导与培训,累计为1572名65岁及以上失能老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内容涵盖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心理支持等。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获批省级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后,五年间培养了大批专业化人才,为行业注入“源头活水”。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医养结合注入强劲动力。2022年以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3861万元精准投向11家医疗机构,重点支持护理型床位建设。在财政与发改部门的支持下,湛江的医养项目从“纸上蓝图”变为“实景画卷”,越来越多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双重保障。

每年的“老年健康宣传周”更是成为湛江的民生品牌。2025年围绕“银龄健康,从心启航”主题开展的12场大型活动,通过健康讲座、义诊咨询、政策解读等形式,让医养结合理念走进千家万户。一位参加活动的张阿姨说:“以前总觉得养老就是‘看孩子’,现在才知道还有这么多专业服务,心里踏实多了。”

标杆示范  南粤康养苑的“医养融合密码”

在湛江医养结合的版图上,湛江南粤康养苑无疑是亮眼的坐标之一。这座2024年获评“广东省医养结合先行点”的机构,以“爱心、信心、细心、耐心、恒心”的服务理念,构建起“医、养、康、教”一体化的特色模式,成为粤西地区医养结合的标杆。

走进占地6000平方米的南粤康养苑,185张养老床位的入住率高达90%,自理区、半自理区、失能护理区、认知症照护专区四个功能分区清晰有序。“我们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楼上养老、楼下医疗’。”康养苑副院长黄秀珍指着楼层分布图介绍,6至10楼是康养苑,1至5楼则是湛江南粤老年康复医院,这种“垂直融合”模式让医疗资源触手可及。

楼下的湛江南粤老年康复医院,是经市卫健局审批的二级康复专科医院,拥有203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16人,开设康复医学科、重症康复区(HDU)、内科、中医科等10余个科室,配备1.5T核磁共振、64排128层螺旋CT、呼吸机、康复机器人等先进设备。178人的专业医疗团队全天候待命,尤其在重症康复领域,依托与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共建的专科联盟,实现了急危重症的快速响应与高效救治,抢救成功率始终保持高位。

这种“医疗托底”的优势,在日常照护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康养苑的42名专业照护团队实行“医护主导+分层照护”模式,护士深度参与慢病管理、康复训练、用药监督等环节。70岁的李伯因中风导致半失能,入住后每天接受康复治疗师的肢体训练,护士定时监测血压血糖,营养师根据其病情定制餐食,三个月后已能借助助行器自主行走。“老人家在这里不用跑医院,康复、护理一站式解决,我们也放心。”李伯的女儿感慨道。

360°全周期关怀体系更显服务温度:每日生命体征监测、月度健康随访,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100%;24小时轮班制搭配智能呼叫系统,应急响应时效控制在3分钟内;专属管家每日在微信群同步老人状况,让家属随时掌握动态;每周心理疏导、每年50场文娱活动,让老人不仅“活得好”,更“活得乐”。2024年湛江市首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上,康养苑团队包揽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团队奖”,专业能力得到行业公认。

南粤康养苑供图

全链融合 从“医养结合”到“医养康教”的升级之路

南粤康养苑的实践,早已超越了传统“医疗+养老”的范畴,形成“医、养、康、教”四维联动的全链式服务模式。这种升级,源于其与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的深度校企合作。

作为湛江卫生学校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实训基地,南粤康养苑创新性地开设“南粤康养订单班”。2025年1月开班的首期48名学员,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后,将在康养苑接受职业素养教育与实操培训,毕业后直接投身养老服务一线。“订单班既解决了行业人才短缺问题,又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职业路径。”湛江卫生学校党委书记陈日新表示,这种“入学即入岗”的模式,已成为养老人才培养的范本。

依托医院的康复专科优势,南粤康养集团将服务延伸至社区与居家。在霞山区,9个街道级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上门评估、慢病诊疗、中医康复等服务;坡头区的1个区级、2个街道级示范中心及3个站点,构建起“15分钟养老服务圈”。旗下的霞山区新园、东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近18万居民提供慢性病精细化管理;承担的麻章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14万常住人口,形成“机构养老为支点、社区服务为网络、居家照护为基础”的立体体系。

多学科协作是服务提质的关键。康复医学科推行的医师、护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五师共管”制度,为每位老人定制个性化方案。

95岁的莫本猷爷爷在感谢信中写道:“护士楼长认真护理,满身大汗仍微笑以待,在这里医养结合,我安然。”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老人们的真实感受。

站在“十五五”规划的起点上,湛江医养结合事业正迈向新的台阶。全市计划进一步鼓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闲置资源拓展服务,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中职学校增设养老相关专业,依托国家培训项目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建立长效资金投入机制,打通养老、医疗、社保政策通道。

夕阳西下,南粤康养苑的光沐长廊里,老人们或下棋、或聊天、或观看文艺表演,笑声此起彼伏。这温暖的场景,正是湛江医养结合事业最生动的注脚——在这里,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正转化为银发经济的机遇;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正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编辑:林霖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赵立坚微博晒湛江鹭洲大桥 白鹭与风电共舞,网友直呼“想出发”
  •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建设文明健康湛江
  • 湛江湾畔热潮涌!三大文旅项目勾勒滨海文旅新蓝图
  • 岭师附中麻章学校合作办学正式签约
  • 建设“法治校园”  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 老有所为学不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