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就树论树34

“木中皇后”黄花梨

2025-09-21 09:39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文/图 水木

农家院子里的黄花梨

十年前的一个午后,我正在广州恩宁路闲逛。远远看见一群人围聚在路边,好奇心驱使我快步上前。眼前的景象令人痛心:两棵黄花梨树木惨遭黑手,其中一棵黄花梨树干被锯,洒落一地木屑,锯痕触目惊心,树上还绑着准备放倒树木的绳索。还见到旁边停着一辆蓝色小型货车,挡风玻璃内赫然放着一个白底红字的“广州市政园林局”标牌。

从周边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我大致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这是一起发生在凌晨的盗伐珍稀树木案件。一个盗窃团伙开着假冒园林局的车辆到此作案,所幸被街坊群众及时识破并报案。疑犯见情况不妙,如惊弓之鸟般四散奔逃。现场的两棵黄花梨,一棵只是被截去部分枝杈,尚有生机;而另一棵的主干已被锯入三分之一,看来凶多吉少。

多年前,湖光岩风景区也发生一起令人愤慨的盗砍黄花梨树案件。一棵直径约26厘米的黄花梨树从根部被无情锯断,盗贼或许是过于慌张,没来得及运走赃物,被砍的木头被锯成5段,藏匿于厕所旁。时光荏苒,如今每次路过此处,我总会忍不住驻足凝视。只见那断树的根部顽强地长出了新枝,其中最粗的两根已有碗口粗。这棵树被砍时估计有四十年树龄,如今它以最倔强的姿态,在毁伤中艰难重生。

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属于豆科黄檀属。其珍贵之处,在明清文献中早有记载。清代张嶲在《崖州志·木类》中赞曰:“花梨,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气最辛香。质坚致,有油、糠格两种。油格者,不可多得。”明代王佐在《格古要论》中考证:“花梨木出南蕃、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如鬼面般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广人多以作茶酒盏”。

黄花梨狂热的背后,有着一套由稀缺性(供给端枯竭)、文化认同(需求端重启)和资本炒作(疯狂加速器)共同驱动的内在逻辑。

野生黄花梨成材缓慢,生长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其心材才具备使用价值。历经明清两代和近代的疯狂砍伐,野生的大料、老料在市场上早已难觅踪迹。凭其稀缺性,成为黄花梨炒作的底层逻辑。

黄花梨并非一夜成名,它早就是历代皇室和文人雅士的心头好。它那温润的质感和行云流水般的纹理,自然而灵动。这种特质,完美契合了东方美学中含蓄、内敛、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这种文化认同,跨越了数百年的时空,为黄花梨赋予了超越木材本身的精神属性,使其成为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2000年后,中国经济如同一艘巨轮,在时代的浪潮中飞速前行,民间财富急剧增长。寻求保值增值的资本如同饥饿的猛兽,急切地寻找着猎物。黄花梨极端的稀缺性和高昂的价值,使其成为了资本眼中的理想投资方向。它兼具了艺术品收藏(文化价值)和硬通货(物理保值)的双重属性。于是,大量热钱如潮水般涌入,在市场中掀起阵阵波澜。一次次“击鼓传花”般的接力,将其价格推至令人瞠目结舌的高位。这早已不是正常的市场供需关系,而是一场疯狂的金融游戏。高额的利润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足以让人铤而走险,这便是黄花梨老是被贼“惦记”的内在原因。

曾经,这位“木中皇后”也有过一段沉寂的时光。上世纪80年代以前,海南村民以几毛钱一斤的价格轻松收购黄花梨,然后卖给药厂提炼精油。1985年,文物鉴赏大家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出版,如同“芝麻开门”的咒语,打开了黄花梨这个尘封已久的宝库,让它重新受到世人关注,逐渐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热腾起来。上世纪90年代,福建兴起的根雕潮,如同助力的东风,进一步推动其价格水涨船高,此时做精油的药厂已经无力购买。2002年后,黄花梨当仁不让地成为红木中的“皇后”。2005-2007年,其心材价格更从数百元飙升至数千元/斤,真正实现了“寸木寸金”。

自唐宋起,海南黄花梨便是进贡皇室的珍品,它经水路和陆路艰难运至中原,用于制作皇家器物。现存海南省博物馆的《琼黎风俗图》“运木图”,生动地再现了水路运送黄花梨木的场景:图中三位黎族汉子,两人在水中小心翼翼地协助稳向,一人撑着竹篙站在木排上,黄花梨木顺流而下。图左的诗文详细记录了采集运输的全过程,“楠木花梨出海南,黎人水运熟能谙。明堂榱栋神灵拥,陡涧惊涛服役甘”。这些诗与画,不仅重现了黎人借助溪流运木的智慧与技巧,更描绘了当年采集的艰险:山区“瘴毒极恶”“艰于攀附”,全靠当地黎人进行采集运输。黄花梨木珍贵稀有,采集耗时,运木风险大,古人不禁感叹:“运木固未易易也”。

陆运方面,现存广东中山图书馆的《琼黎一览图》“运木图”与《琼黎风俗图》内容相近。其配文增加了对黎族水系及牛力陆路接力运输的描述,因水流特点,需“合众力扛曳抵岸”。

据传明朝天启帝朱由校尤其痴迷此木,还曾经亲自设计黄花梨家具。另据清代《养心殿造办处行取清册》记载:“乾隆元年正月初一日至十二月三十日止,新进:花梨木六千三百十四斤,尚存:花梨木七千九百三十三斤十三两五钱”。这笔流水账揭示了一个事实:当年的皇家才是黄花梨的顶级消费者。乾隆年间的一斤相当于现代计量标准的0.586816公斤,也就是说:乾隆皇帝登基那年,皇家购进了3702公斤黄花梨原木。

明式家具的简约文雅与黄花梨的天然特质完美契合,相得益彰。黄花梨纹理如行云流水、木质坚硬稳定、香气清雅,暗合文人“天人合一”的审美。明代匠人去繁就简,将生活与审美凝于器物,使明式家具成为17-18世纪高端家具的审美标杆,更被赞誉为“世界家具三大式(明式、哥特式、洛可可式)之首”。

这场黄花梨炒作,如同一场风暴,虽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同时也有积极的一面,至少提升了人们对珍稀树种的保护意识,也刺激了黄花梨种植。在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出现了不少降香黄檀种植林,湛江人自然也不甘“执输”,在本市的私人庭院和庄户人家,栽种黄花梨的不乏其人,而且树龄多在二十年以下。显然,这也是黄花梨神化运动的间接成果。

黄花梨的故事,宛如一部关于贪婪与救赎的现代寓言,它揭示了在巨大利益面前,法律和道德有时会苍白无力。那些被盗伐的树木,不仅是生态的损失,更是城市记忆和文化脉络的断裂。所幸,树木的生命力比我们想象的更顽强,而社会的理性也最终在狂热之后逐渐回归。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黄花梨能在合理的保护与利用中,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


编辑:林霖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赵立坚微博晒湛江鹭洲大桥 白鹭与风电共舞,网友直呼“想出发”
  •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建设文明健康湛江
  • 湛江湾畔热潮涌!三大文旅项目勾勒滨海文旅新蓝图
  • 岭师附中麻章学校合作办学正式签约
  • 建设“法治校园”  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 老有所为学不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