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8时许,寒露节气不寒,赤坎区海棠路、霞山区建设街道已是一片沸腾。
粗大的老树枝横亘路面,断枝与残叶混杂,台风“麦德姆”携狂风暴雨在这里留下满地狼藉。一群身穿红马甲的湛江选调生正在奋力清理倒伏树木,电锯轰鸣声、卡车机鸣声、残枝刮地声此起彼伏。
狂风暴雨中,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灾后重建时,他们是最暖的“贴心人”——在十月这个别样的“双节”,全市260多名选调生从假日模式切换为临战状态,组成11支突击队,在危难险重处彰显青年干部的硬核担当,用实际行动书写坚毅、坚韧、坚强的青春答卷。
“青”力而为
清障一线绽放青春力量
电锯声轰鸣不绝于耳,运输车有序往来,断枝碎叶在灼热的阳光下纷扬舞动。选调生正以火热的干劲,在台风过后的清障一线筑起一道热火朝天的“青春堤坝”。
尽管大多素未谋面,他们却在分工协作中迅速凝聚成亲密无间的整体,现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有人手持电锯精准切割粗壮枝干,有人合力拖拽断枝装车转运,有人清理路面残叶……一抹抹跃动的“红马甲”,在断木残叶间交织出一幅争分夺秒、秩序井然的抢通画面。
他们的干劲如星星之火,迅速点燃了周边居民重建家园的热情。起初是几位沿街商铺的店主拿着扫帚出来帮忙清扫落叶碎枝;随后,更多的居民从家中走出,自发地汇入这片清障队伍中。队伍在不断壮大,从选调生们的“冲锋上阵”变成了干群携手的“并肩作战”。就在这时,一位群众突然播放起《我和我的祖国》,那熟悉而深情的节奏在堆积的枝叶间流淌,在忙碌的红色马甲间穿梭,现场升起一股加温鼓劲的热情。
在海棠路,选调生杨光意始终冲锋在前。这位土生土长的“老湛江”对肆虐的台风并不陌生,只见他淡定地手起刀落,粗壮的树干应声断裂,动作干净利落。“上午来到街道时,满目狼藉令人震惊,”他抹了把汗说道,“但经过大家一天奋战,道路逐渐重现原貌,我尤其被大家同心协力的精神深深感动。”
清障队伍中,选调生谢诗瑶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这位去年才来到湛江的姑娘首次直面强台风考验,却毫不示弱地承担起繁重任务,一刻不停地埋头搬运断枝。“驻村期间经常参与道路清理工作和村居整治工作,算是熟门熟路了。”她表示,现场所有人团结一心清理灾痕的场景,正传递着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心。
作为“新湛江人”的选调生金浩晨,今年刚踏上这片热土就投入这场特殊的“实战”。尽管缺乏重型机械,他仍一次次攀上卡车承接树枝。“需要我们的时候,随叫随到,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他摊开磨出水泡的双手感慨,“大家没有电锯就抡起砍刀,没有工具就徒手搬运,这种拼劲让我深受触动。”
在霞山区建设街道远洋社区,选调生吴冲在人力紧缺时主动请缨跃上卡车,在车厢中承接枝杈锋利的断枝。“平时常被教导要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此刻正是践行之时。”更让他触动的是社区党支部书记对现场每处隐患点了如指掌,现场指挥调度安排条理清晰,确保全员高效运转。“回岗之后我也要把这种工作能力带回去。”
“这些年轻人真是不简单,有知识,还能吃苦,为我们打通了回家的路、安全的路!”在海棠路段,一位群众买来一袋水塞给选调生们,便悄悄溜进了人群中。
据悉,湛江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共组建11支选调生突击队,先后选派选调生260多人910多人次下沉街头巷尾,参与台风防御、救灾复产等工作,集中力量攻坚重点任务。
闻“风”而动
筑牢防风防汛安全网
无论风前风后,湛江选调生都奋斗在抗风一线。“台风‘麦德姆’将要来临,务必做好防御准备!”在接到防台风通知后,不少选调生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收拾行囊,驱车赶回驻地。
在吴川市塘㙍镇塘下村,选调生吴琪琪对工作部署会上村党支部书记的那句话记忆犹新:“风雨来临前,人必须先动”。10月4日下午,围绕“隐患排查”“人员转移”和“防台风宣传”三项重点,她和村干部走遍了塘下村的每一个角落。
转移特殊群体人员是防台风的重要环节。在经开区东山街道乡,16名特殊群体人员需要紧急转移,他们中既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也有独居的残疾人。
“阿婆,台风要来了,您家这房子不安全,跟我们去村委会住,那里有吃有喝,还安全。”在转移一位独居老人时,老人起初有些抵触。选调生谢明观一边耐心安抚,一边掏出手机讲解台风的预测路径图,还帮她加固家中不牢固的鸡笼。看到选调生们真心实意地为自己着想,老人终于同意转移。
在遂溪县江洪镇北草村,选调生林建斌与村“两委”干部闻“风”而动,对辖区内4家企业、40户水产养殖户、8处在建工地进行了全覆盖巡查,逐一下达停工撤离通知。针对部分养殖户担心鱼塘受损、建筑工队顾虑工期延误等问题,他们现场研判,协助固定设施、疏通排水,确保所有人员应转尽转。
向“险”而行
奋战抢险救灾第一线
10月5日,台风“麦德姆”携狂风暴雨汹汹来袭,所过之处,树木倒伏、积水内涝、险情频发。
“大家过来搭把手,先把这棵断树移到路边,不要挡住道路!”在赤坎区,选调生邱丽谕从台风登陆前就坚守岗位,5日晚台风过境后迅速集结队伍,带队排查辖区主次干道,确保第一时间清理出主干道。
在椹川大道北、观海北路、体育北路等地,大量倒伏的树木和断枝杂物严重阻碍交通。选调生袁睿、陈秋艳、肖泓等与志愿者一起,手持油锯、砍刀、铁锹,投入到紧张的清理工作中。汗水与雨水浸透了衣背,手掌磨出了水泡,但他们一刻不停,只为尽快“抢”通一条条交通要道。
看着主干道恢复畅通,选调生袁睿抹了把汗笑道:“守护好大家的团圆节,这就是对群众最实在的中秋祝福。”
在雷州市东里镇六格刘宅村,惊险一幕正在上演。一民房屋顶砖瓦被吹飞、漏空,屋内两名老人身陷险境,其中一人瘫痪行动不便。选调生吴启帅与村“两委”干部巡查发现险情后,立即行动——取担架、联系安全住房、拿防水布临时挡雨。
众人合力将老人抬上担架,在狂风暴雨中小心转移至200米外的安全房屋。事后,吴启帅又与村干部返回受损房屋遮盖屋顶,转移屋内贵重物品,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财产损失。
在坡头区乾塘镇三合村,选调生黄沾胡发动群众20人次,清理倒塌树木等障碍10余处。
同样的担当也闪耀在廉江市雅塘镇陀村。台风过后,廉江市雅塘镇陀村满目疮痍。选调生赖晓琳挺身而出,带领村民昼夜奋战,清理断枝、移走屋顶大树,全力打通生命通道。她的行动点燃了众人信心,大家纷纷加入,汇聚成强大的“陀村力量”,在风雨中筑起坚实的责任堤坝。
信息畅通是指挥调度的生命线。在赤坎区应急指挥中心值守的选调生唐鸿奇,每小时调度各村居灾情,充当信息枢纽。当他接到体育南路主干道因多处树木倒伏导致交通堵塞的报告后,立即协调城综、环卫等专业力量火速前往处置。
在他的高效沟通与协调下,赤坎区累计清理倒伏树木150余棵、清理道路障碍210余处、疏通积水路段20余处,确保了应急处置指令传达“零延迟”,问题解决“不过夜”。
迎难而上
助力家园重建暖人心
10月6日清晨,台风威力逐渐减弱,但湛江选调生们的工作并未停歇。他们顾不上休息,迅速从“守护者”变身“建设者”,用年轻的臂膀扛起灾后重建的重任。
在麻章区湖光镇鹿渚村,选调生许庆春千方百计克服停电、停水、停网等困难,积极参与灾情排查与损失统计,同心协力清理路边倒伏树木、坍塌房屋,以实际行动推进灾后复工复产。
遂溪县草潭镇是渔业大镇,台风对停泊在渔港的渔船造成损害。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渔民存在“追风尾”抢出海的心理。选调生杨嘉辉转身又投入海上安全防线的工作中,与村“两委”干部组成巡查组,对草潭渔港码头上停靠的30余艘辖区渔船进行逐一排查登记。
“阿叔,预警还没完全解除,再着急也不能拿生命开玩笑啊!”在排查的同时,选调生更是充当起“安全宣传员”和“劝导员”。在他们的努力下,整个预警期间,草潭渔港未发生一起渔民私自强行出海作业的事件。
“大伯,咱们有水产养殖保险托底,届时我帮您跟进处理”,台风过后,在徐闻县新寮镇后海村,选调生许乘舟挽起裤腿走到农户虾塘,看着虾塘遮阳棚全部掀翻、增氧设备所剩无几,他无比揪心。原来,台风生成后,许乘舟果断取消休假,从江苏溧阳赶回徐闻投身防风一线。风势稍歇,他立即投入复产,深入水产养殖户摸排登记水产损失,在一线践行着选调生的初心使命。
风雨砺初心,使命担在肩。从灾前预警、隐患排查、安全管控、人员转移,到灾时值班、灾后救援、清障复产,湛江的选调生们仍忙碌在灾后重建的一线。
“选调生不是基层的‘过客’,而是群众的‘家人’——这是选调生的共同心声,也是组织对选调生的要求,唯有俯下身子、用心倾听,才能把政策温度送到群众心坎上。”湛江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批经过风雨淬炼的年轻干部,必将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以坚毅、坚韧、坚强的精神品格,为湛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