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党员群众热议抗击台风中的干部作风

“‘干部作风提升年’行动,提升的是老百姓的安全感!”

2025-10-11 20:20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记者林艳芳 通讯员湛组轩 图/市委组织部供

10月9日,台风后的湛江阳光回归。杨海泉携家人带着一面印着“迎风逆行抵抗灾情临危不惧只为人民”的锦旗,专程来到遂溪县洋青镇人民政府,将锦旗送到党员干部手中,并手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信的字里行间,倾泻而出的是对党员干部风中冒险救援的感恩之情。

获救群众送来的感谢信字里行间均是对洋青镇干部泥潭救困的感谢。

风停了,雨停了,但湛江人把这份记忆留住了——记住那束手电光,记住那个坚实的拥抱,记住那身橘红色救生衣……这些景象共同拼出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群像,也拼出了“干部作风提升年”行动最生动、最真切、最滚烫的答案。

风雨渐远,初心弥坚,作风在线。

风前转移群众

作风提升在“平急转换”中显担当

“灾情就是命令”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进干部骨子里的行动自觉。台风预警发布之初,全市就有2.09万名市县镇机关党员干部取消休假,下沉防风一线,这种“不等不靠”的响应速度,正是湛江“干部作风提升年”中“干部状态提振行动”的鲜活写照。

廉江市安铺镇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的群众志愿者协助清理断枝残叶。

“要不是‘后生仔’把我背出来,我这条老命就随老房子一起没了!”83岁的陈婆婆对着救命恩人竖起大拇指。她口中的“后生仔”,是坎园村“两委”干部。

台风“麦德姆”裹挟狂风暴雨逼近,雷州市调风镇坎园村上空乌云密布。危急时刻,18名党员迅速集结,成立党员先锋队,在临时党支部指挥下冲锋在前,化身风雨里的“逆行者”。他们顶风冒雨挨家排查,蹚着积水劝说低洼地带群众转移,用肩膀扛起救援物资,逐户护送老人小孩。

当117名群众安全抵达安置点,热乎饭菜及时送到手中,被搀扶坐下的李阿婆抹了抹眼角,沙哑着嗓子念叨:“这些孩子想得真周到,饭菜吃着心里暖暖的!”

第二天,村民微信群“坎园村一家人”被刷屏——“手电光一晃,我就知道党员干部来了!”“书记、后生仔,好样的!”“以前总听说‘干部作风提升年’,那一夜才真正看懂——提升的是咱老百姓的安全感!”

10月5日上午9时许,坡头区南三镇北灶上村一名肾移植术后患者突发高烧呕吐,急需离岛就医,可南三大桥及高速入口已因防台实施封控。镇干部一边安抚情绪,一边迅速启动应急联动机制,与封控指挥点、公安交警等部门紧急协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一条跨越封控区域的绿色通道迅速开辟,载着患者的车辆一路疾驰,及时抵达医院接受救治。家属事后哽咽致谢:“台风无情人有情,政府把我们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

坡头区乾塘镇党员干部下村下户,做好独居老人转移工作。

这样的精准撤离背后,是深化平急转换机制的生动诠释。近年来,湛江动态健全平急转换机制,常态备战、急时集结,使湛江党员干部养成了应急响应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正是这种未雨绸缪的实战训练,让党员干部在真实灾害面前临危不乱、处置得当。

风中抢险救灾

作风转变在“急难险重”中见真情

“麦德姆”登陆当天,警报频传。

10月5日中午,雷州市西湖街道华藏寺,一辆面包车左轮悬空,在狂风中摇摇欲坠,车内7人被困——2名大人和5名小孩。现场桉树被吹得变形,随时有断裂危险。

党员干部迅速赶到,顶着逐渐变大的风力,冒雨抱着孩童转移,成功将所有被困人员安全带离危险区域。“看到党员干部来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被救群众激动地说。

10月5日下午,台风裹挟暴雨肆虐遂溪县洋青镇。雷州籍群众杨海泉一家从广西探亲返程,驾车行至洋青镇路段时,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让路况骤变,车辆不慎陷入路边泥潭,更令人揪心的是,车身紧邻的电线杆与大树在狂风中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倾倒。危急时刻,洋青镇三防办接到交警转报的险情,党员干部立即顶着肆虐的台风赶往现场实施救援。最终,他们历经艰险,克服风雨“夹击”,成功将杨海泉一家转移至安全地带。

遂溪县为停驻的房车游客送上泡面与矿泉水,并同步告知防御台风措施。

“我以为这么恶劣的天气不会有人来帮助我们了,在我感到无助和十分焦虑时,突然看到后视镜有一束光照射过来,那束光就像一只强有力的手向我伸来,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杨海泉一家送来锦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面对灾情,党员干部总是责无旁贷地开展相关救援工作,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类似的险情在不断上演:雷州市附城镇赤嵌村,2名老人被困集装箱内;雷城街道镇中西路一民房的铁皮屋顶被台风掀翻,屋内有4人急需转移……党员干部穿梭在风雨中,一次次化险为夷。

一场场救援,彰显着基层干部的使命担当;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一瓶瓶矿泉水,承载着群众的满心感激。群众纷纷表示,面对台风带来的灾害,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有人蹚水转移被困群众,有人连夜清理道路障碍,有人涉水检修受损设备,有人接力运送救灾物资……他们用过硬作风带领我们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抗击台风期间,湛江统筹市县镇村四级共组建2363个临时党支部,成立3971支党员先锋队,集结15.1万名党员干部在抢险救灾中奋力担当作为,成为“干部作风提升年”成效的有力证明。

风后清理灾痕

作风成效在“民心所向”中见温度

台风过后,湛江经开区乐金社区绿华路上的四个下水道全部堵塞,积水深达50厘米,多辆小车“泡”在路上。社区党支部书记黄银燕带着社区干部前来“救急”,发现是树叶堵住了下水道。

“党员干部真干实干的作风,深深感染了我们。”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周边群众纷纷赶来支援。眼看积水越来越深,干群合力用手一步步清走落叶,很快疏通了下水道。看到路面交通堵塞迎刃而解,大家的衣服湿了、手脚磨破了,但都开心地笑了。

遂溪县党群齐心清障通路。

10月8日,在赤坎区海棠路清障现场,基层党组织的科学调度与干部们的主动担当,让周围群众感受到湛江“干部作风提升年”在一线的生动落地。没有推诿扯皮的迟疑,没有杂乱无章的忙乱,道路清扫组弯腰清障、运输车斗组接力码放、交通疏导组耐心引导、后勤保障组及时送水,各环节像精密齿轮般无缝衔接——这种“分工不分家、协作聚合力”的高效,正是作风建设中“提效能、强协作”要求的真实写照。

就在选调生攻坚队热火朝天地清理断枝时,动容的一幕出现了:沿街群众自发加入清障队伍,送来矿泉水,一位坐轮椅的大爷用他那台略显陈旧的播音机放起了《我和我的祖国》,激昂的旋律在现场回荡。老大爷向选调生们竖起大拇指,那赞许的目光,是对年轻干部的期许,也是对干部作风最直接的“打分”。

10月10日,湛江市开展“爱国卫生日”活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共同投身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通过环境清理、虫媒消杀、入户宣传等一系列举措,全力营造整洁、优美、健康的人居环境。

“以往我们开展工作经常是‘干部在干、群众在看’,但这次台风救灾复产,我们组成的选调生攻坚队冲锋在前,身边的群众也自发参与进来,哪里的倒伏树木多,哪里的党群合力就最足。我想,这也是‘干部作风提升年’行动带来的转变之一,干部真干实干,群众才愿意跟着一起干。从‘你们’到‘我们’的转变,就是最好的成绩单。”选调生李广源感慨道。

“当看到社区干部顶着烈日,独自爬上闷热的卡车车斗接收残枝,汗水浸透的衬衫紧紧贴在后背仍不停歇时,我瞬间读懂了‘干部作风提升年’里‘敢扛硬活、愿挑重担’的深意。”选调生吴冲主动迈步爬上卡车,接过大家手中的树枝,承担起残枝码放工作。“那一刻我明白,作风的转变从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在‘看到困难敢上、遇到重担敢扛’的实际行动里,一点点淬炼出来的。”

“干部作风提升年”行动明确提出,要“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清障一线的每处细节都在践行这一要求。更令人动容的是,党员干部的行动迅速带动群众参与,这种党群同心的暖流,正是作风建设最坚实的民意基础。

当前湛江各地已陆续恢复生产生活。风雨过后,湛江党员干部用实干担当奏响了灾后重建的“同心曲”,用真情实绩赢得了群众由衷的赞誉——“干部作风提升年”行动,提升的是能力,转变的是作风,温暖的是民心,守护的是家园。

编辑:倪婉婧
值班主任:莫松萌
值班编委:钟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爱国卫生日”持续发力 全力守护健康家园
  • 55小时昼夜鏖战!贵州电网2100人星夜援湛,156村重燃万家灯火
  • 记者走进粤佳饲料生产车间  机器轰鸣全力复产复工
  • “橙衣卫士”踏新程 廉江见证八方驰援情
  • “合璧”同向发力 “书架”直通货架
  •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广州举行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