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湛江日报微信视频号报道,全运元素已悄然“嵌入”城市,十五运会“气氛组”在湛江上线。
走在湛江街头,十五运会徽裹着波浪纹理爬上灯箱,奥体中心的聚光灯在夜空划出亮线,酒店门口的吉祥物展板引得路人驻足——十五运的“气氛组”已全员就位,把滨海之城装点得活力四射。在笔者看来,家乡湛江的十五运“气氛组”是最特别的,因为这抹“全运氛围”里,藏着台风“麦德姆”过境后城市的向阳之力,装着“坚毅、坚韧、坚强”的精神密码,更承载着湛江人对美好生活、对城市未来的坚定信心。
别只看“气氛组”的鲜亮,更要看见背后“不服输”的韧性。国庆中秋假期,台风“麦德姆”正面袭击湛江,倒伏的树木、积水的街巷,仍历历在目。如今再逛港城,那些亮眼的全运元素,可不是简单地给港城“换新装”——波浪纹理的会徽,既是海洋基因的呼应,更是湛江人无惧风雨、乘风破浪的象征;运动剪影里的昂扬姿态,恰似灾后第一天,早起清障的志愿者、抢修排险的“逆风者”、主动加入队伍重建家园的市民,每一个步履不停的身影。湛江奥体中心能按时“亮灯”就绪,背后是工作人员台风后连夜检修设施、清理场馆的坚守;就连酒店周边的宣传展板,也是商家们快速恢复营业、以十二分热情迎客的证明。这“氛围”的底色,是一座城市从风雨中挺立的“坚毅、坚韧、坚强”,是看得见的重建速度,更是摸得着的民生温度。
别只看“气氛组”的热闹,更要看见其中“传下去”的精神。近日,湛江日报发起“全运童星”招募,让孩子们成了十五运“气氛组”里特殊的一员——这些未来的十五运新闻小主播、主题歌小歌手,不只是来“凑热闹”的。他们要讲的不只是全运健儿的拼搏故事,更要把台风过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温暖故事,说给来观赛的游客听,说给屏幕前的网友听。当孩子稚嫩的声音里带着“不认输”的一股劲,当他们举着话筒采访运动员时,会慢慢明白:赛场上的每一次跌倒再站起,和台风后我们扶起路树的样子,是同一种精神;运动员训练时磨破的运动鞋,和消防员灾后清障时磨坏的手套,藏着同一种品格。
作为粤西承办城市,湛江借十五运会向外界展示的,不仅是碧海蓝天的滨海风光,也不局限于“海鲜自由”的美味生猛,更是一座城市在风雨后依然昂扬的生命力。赛事带来的客流会发现:这里不仅有台风吹不走的生猛海鲜,更有台风后迅速恢复的井然秩序;不仅有专业的赛事场馆,更有市民脸上从容自信的笑容。通过十五运这个“窗户”,会有更多人知道:湛江不仅有美景美食,更有风雨中淬炼出的“坚毅、坚韧、坚强”精神力量,而这恰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同频共振,更能让市民、游客在为全运欢呼时,读懂湛江这座城市的品格。
站在全运开幕的倒计时里,湛江的全运热早已超越“赛事狂欢”。街头的灯箱展板是灾后重生的见证,小主播的声音是精神传递的桥梁,市民的笑脸是城市品格的写照。十五运会赛场上,我们是为健儿加油的观众;但在守护家乡、传递精神的“赛场”上,每一位湛江人都“上场”了——这,才是全运给湛江最珍贵的礼物,它无关奖牌与名次,而是让“坚毅、坚韧、坚强”的精神,从台风后的重建现场,走进十五运的热闹氛围,再住进每个湛江人的心里,成为这座城市奔向未来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