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为切实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确保十五运期间道路交通安全,湛江交警开展周末统一夜查行动,查到了不少“醉猫”。
近来天气转凉,湛江的夜市烟火、亲友聚餐愈发热闹。推杯换盏间,不少人放松了交通安全的警惕,而近期湛江交警持续开展的周末统一夜查行动,以“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的姿态查获多名“醉猫”,既为十五运期间道路安全筑牢防线,更向所有交通参与者敲响了不容侥幸的安全警钟。
笔者早日刷视频发现,不少网友都存在一个认知误区——许多人觉得电动自行车是非机动车,酒后骑行“不算酒驾”“无伤大雅”,甚至将其当作酒后出行的“安全选择”。但事实恰恰相反,电动自行车稳定性较弱、制动性能有限,而酒精会直接影响人的判断力、反应速度和操作协调性,酒后骑行极易出现急刹失控、偏离路线、避让不及时等情况,不仅可能导致驾驶人自己摔伤,更可能对路边行人、过往车辆造成致命威胁。酒后驾驶电动自行车同样属于交通违法行为,需承担相应处罚,所谓“非机动车无责”的想法,本质上是对法律的无知,更是对生命的漠视。
除了电动自行车酒驾这一高频误区,还有不少认知误区很值得警惕。有人借口“酒量大,喝一点不影响”,却不知酒驾认定只看血液酒精含量,与酒量深浅无关;有人服用含酒精药品、保健品后驾车,误以为“没喝酒就不算违规”,忽视了酒精对驾驶能力的实质性影响;还有人轻信“隔餐酒、隔夜酒没事”“多喝水能稀释酒精”,最终因检测超标被查处。这些误区的背后,其实都是侥幸心理在作怪。殊不知,道路安全没有“差不多”“试一试”的余地,一次看似“轻微”的违规,都可能让聚会的欢乐变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酒驾醉驾从来不是个人私事,而是关乎公共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无论是机动车还是电动自行车,酒后驾驶带来的风险都是一样的——它不仅会让驾驶人面临法律的制裁,更可能摧毁多个家庭的幸福。值得肯定的是,湛江交警在整治行动中,既坚持“逢疑必检、逢违必纠”的严格执法,又通过社交平台发布短视频来劝“醉猫”别酒驾。笔者也刷到一个警方“空中喊话”不要酒驾的视频,无人机飞到夜宵档、人群集中区开展宣传劝导,推动餐饮经营者主动担责劝阻酒驾,形成了执法与教育并重的治理合力。
交通安全,容不得丝毫侥幸。党员干部应带头示范,牢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铁律;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要摒弃认知误区,无论驾驶何种车辆,都坚守安全底线;餐饮经营者、亲友同伴也要主动当好“安全监督员”,及时劝阻酒后驾车行为。唯有人人守规、各方尽责,才能让城市道路更畅通,让每一次出门都能平安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