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了粤西地区县级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
“以‘绣花’功夫精耕城市治理”;“以‘五大举措’全力以赴助力文明城市建设”“以花为媒铸文明之魂,融合发展绘振兴新篇”……11月20日,廉江市精神文明建设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结大会在廉江剧院召开,各单位代表现场作交流发言,分享经验,凝聚奋进共识,为这座粤西首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的文明建设再谋新篇。
与会人员参观《文明的力量——廉江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展》。
今年5月,廉江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了粤西地区县级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河唇镇新屋仔村、良垌镇中塘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龙健高新产业园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成绩单亮眼、含金量十足。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廉江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践行“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理念,探索出“3项机制统领、5大服务固本、3支队伍聚力、3种引领铸魂”的“3533”创建模式,让文明创建从“部门任务”升级为“城市战略”,从“政府独奏”转向“社会合唱”。
一直以来,廉江市委市政府将文明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建立重大事项决策、协调、督办机制,创新“一单三交”制度,构建“清单管理、挂账督办、限期整改、销号落实”的闭环机制。同时遵循“1+3+N”思路,以测评体系为根本,抓实网上申报、实地考察和群众满意度三项核心工作,将成功经验固化为制度规范,实现“以创促建、以创促管、以创促治”。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廉江以五大服务为抓手,按照“三区三水绣廉城”理念,中心城区面积新增85平方公里,“一环四横四纵”交通网络成型,合湛高铁、南湛高速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同时改造23个老旧小区,建成7个休闲公园和9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地3.46万平方米,“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持续优化,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还通过“定点+机动巡查”模式整治市容顽疾,升级15个农贸市场,推进智慧停车建设,粤西首支女铁骑队伍柔性纠违,城区机动车守法率达96%。市容市貌焕发新颜,实施净化、美化、亮化工程,16.3万平方米背街小巷焕新升级,“三线”治理让城市视觉空间更整洁。政务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小廉快跑”志愿服务队创新办事模式,2023年以来12345热线按时办结率达100%。
廉江建强网格管理、创建联动、志愿服务三支队伍,三级网格体系实现“多网合一”,30名市领导任网格长,176个市直部门挂点25个社区(村委),融入“文明积分”等创新举措,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大城管”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多部门联动开展“逢五”志愿服务日、“清朗”“护苗”等专项行动,形成“兵团作战”合力。廉江全市9.98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695个志愿服务组织活跃在城乡各地,“志愿积分兑换超市”等平台构建起“服务—积分—激励”闭环,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新风尚。
此外,廉江坚持实践、典型、宣传三大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实现全覆盖,423个实践中心(所、站)和98个实践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文明实践大篷车”“百姓讲堂”等8+N品牌项目被央媒推介。近年来涌现出211名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其中刘俊彬、钟武荣登“中国好人榜”,用榜样力量带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系列公益广告遍布城乡,短视频、文艺巡演、线上问答等活动丰富多彩,“敲门行动”畅通民意渠道,让文明创建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全国文明城市”是动态标尺而非终身荣誉。接下来,廉江将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城市文明为目标,在坚持凝心铸魂、建设城市文明、始终惠民利民以及激发文化赋能上持续用力,打造“陆海节点,县域典范”的城市品格魅力,持续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廉江新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