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校市共建海洋医药研究院 促进湛江海洋经济发展

2017-01-09 16:17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记者 陈凯杰

    湛江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向本届政协会议提交了《校市共建海洋医药研究院,促进湛江海洋经济事业发展》的提案,结合湛江本地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优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湛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目前正致力打造“南方海谷”,其内涵就是中国南方围绕涉海相关产业要素聚集发展的科技创新区域,包括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和海水利用业等。

    海洋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的依托性资源之一,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公认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湛江海岸线总长2043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6.7%、广东的36.4%,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海洋生物种类多,拥有全省乃至全国保存最完好的红树林、珊瑚礁和海底草场三大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对“南方海谷”产业档次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问题:高校科研成果未能及时转化

    我市高校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和岭南师范学院,是生物医药技术和人才所在地,其中广东海洋大学在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和海水利用业等领域有优势,广东医科大学在海洋生物医药(药学、医学、医用材料等)领域有优势。一直以来,高校在承担国家、广东省和湛江市涉海基础研究与重大课题上起了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对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驱动未能发挥最大作用。高校的科研成果未能及时转化和产业化,一些有前景的成果应用由于创新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完善而无限期延长,产学研结合往往成为一句空话。

    建议:加大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一)建立创新体制机构,聚集政府、高校、企业多元化管理体制。政府在政策、投入、管理上要出台新规定,发展和创新其他城市的模式,从实质上参与到其建设来。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局可出台相应新政策,扶持湛江市新型研究机构的建设。

    (二)创新人才(团队)机制,扎根“南方海谷”。高层次人才与团队的加入,是新型研究机构的持续动力。各部门特别是市人事管理部门要出台新的、吸引力强的、确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同时通过其他协同创新模式,聚集国际与南海海洋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成果,打造海洋生物医药研究技术聚集地,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发展。

    (三)研究院要特色、持续发展。研究院要立足湛江,覆射广东省乃至全国。但要保持南海海洋生物和生态的特点和优势。在5到10年建成具有环北部湾海洋特色的研发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建成国内海洋生物医药新技术、新产品原创地与孵化器,成为发展湛江市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四)打造国际海洋经济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湛江市在“十三五”规划开年之时,成为首批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因此,着眼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基本格局,从服务湛江海洋经济发展的角度,构建具有湛江区域经济特色的金融和资本体系。适时与深交、上交、新三板等交易所建立基于产业的战略合作,构建海洋产业企业股市融资通道。同时,利用海博会平台,参与海洋医药产品的国际交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文化中心亮灯 璀璨光影共潮生
  • 高铁新城建设“快步跑”:湛阳路基本打通 交通“主动脉”初现雏形
  • 廉江市实验学校《小湛同学》小记者站正式授牌
  • 湛江经开区“乒出激情·搏出精彩”青年夜校乒乓球友谊赛举行
  • 湛江7名空手道健儿挺进全运会决赛
  • 湛江组织村、社区党员收听收看“南粤党员大讲堂”专题辅导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