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珍珠加工吃不饱 流沙六成珠农改养螺

2011-01-17 00:0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蔡兴争 朱海湛

    养珠名人开杂货铺

    “我平时没多少事情可干,所以开了间杂货铺,主要卖些小学生用品。”雷美荣看见记者突然到访时,显得有些尴尬。杂货铺虽然开在流沙村的路边,但仍是少人光顾,雷美荣大部分时间都显得比较清闲。

    现年近60岁的雷美荣,是曾名噪全国的“第一代珍珠姑娘”,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现仍享受政府津贴。但随着流沙珍珠的衰落,曾经笼罩在雷美荣身上的光环也在日益黯淡。因已少有人前来拜访,雷美荣看到记者时,感到十分意外。

    雷美荣说,她不养珍珠已有多年。近年来,随着珍珠价格下降,海域水质变差,珠农积极性大受影响,纷纷通过改养菜螺等方式寻找新出路。有时她仍会到养殖场看看,和村民聊聊天,顺便作些技术指导,默默地关注着流沙珍珠业的发展。

    分手时,雷美荣主动要了一名镇干部的电话:“不养珍珠了,所以很少去镇里,和镇领导都没什么联系了。”

    流沙珍珠困局待解

    在流沙某加工公司负责人看来,虽然这些年流沙珍珠养殖业大多在走下坡路,但给它以致命打击的,是2007年的水灾,“当时陆地降暴雨,海上涨大潮,两路夹击,很多珍珠贝都给冲走了。”自此以后,流沙珍珠养殖业再没有恢复元气。

    但水灾只是一个诱因。去年11月记者在雷州市北和镇康港与一名来自流沙的珠农偶遇,据他介绍,流沙港水域经多年养殖珍珠贝,以及近年鱼类网箱增多,导致水质逐年变差,因此前年起他从流沙搬到康港继续养殖珍珠。当时在他的珍珠养殖场,30多名工人正在忙着给扇贝插核。

    在雷美荣等人看来,价格下降、珠质变差、价格再下降、珠质再变差,形成了恶性循环,直接打击了珠农的养殖积极性。在雷美荣时代,每斤珍珠收购价高达六七千元,但最便宜时降到了1000多元,目前已升至5000元左右。鼎盛时期每万只珠贝可得珍珠约23斤,后来曾降到1斤多,而且多为杂珠。

    一些到江苏等地旅游回来的湛江游客说,原以为我们湛江珍珠全国闻名,但到了内地,很多人不知湛江珍珠为何物。某珍珠加工公司负责人说,内地淡水珠近年迅速崛起,确实对南珠造成了较大冲击。

    为振兴以流沙珍珠为代表的南珠,省政府2008年起每年拨付1000万元扶持资金。在湛江市的会议上,市海洋与渔业局提交了《关于做大珍珠产业打响南珠品牌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15年将全市珍珠养殖面积由2008年的4万多亩发展到10万亩,支持建设“中国南珠城”,实现珍珠加工、流通产值12亿元。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科技成果亮相东盟博览会 “ 数智赋能”展示湛江创新实力
  • 湛江千村达人小红书培训收官日 教达人“造爆款” 让乡村“上热门”
  • “全民健身,健康湛江”八人制足球赛开赛
  • 吴川举办妈祖文化项目推介座谈会
  • 阅趣科学实验:制作你的魔法语音台灯
  • 湛江千村达人小红书培训暨“大V看湛江 精彩百千万”活动举行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