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菜价稳定的五大因素
湛江是蔬菜生产的主产区, 蔬菜种植面积180万亩,总产270万吨。市区只消耗23万吨,县(市)消耗约41万吨,年销往市外的蔬菜182万吨,外运量占全市蔬菜总产近七成。
当前我市的蔬菜生产存在几个问题:一是种植面积日渐减少,生产和供应的不稳定给蔬菜价格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尤其在灾后或节假日期间,菜价的大幅度上少更为突出,比正常上涨达1倍以上。
二是农民分散种植和经营,用药或用肥标准不一,产地来源难以追踪,卫生安全标准难以保证,食品卫生监测难度大。
三是蔬菜流通环节多,购销差价大。据了解,目前一些品种的蔬菜从收购到零售环节的差价达2.8-3.2倍,在农业产生成本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市场蔬菜价格随之大幅上涨,而农民收益并没相应增加,利润被中间环节赚取。
四是生产量不稳定导致收购价格忽高忽低,农民种植存在盲目性,随价跟风,容易出现价贱伤农的情况,大大挫伤了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也致使蔬菜供应和价格难以调控。
五是蔬菜生产规模化、产业化不足,且储备欠缺,不利于稳定和调控市场供应和价格。据了解,我市现有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严重不足,在市区范围内超过500亩规模的不足5个,县区更少,当灾后或突发价格异动时,难以有效组织货源平息市场物价。
如何稳定菜价,让市民吃上新鲜蔬菜的同时,保证菜农增收?湛江市物价局局长麦马佑认为,政府应该扶持建设一批菜篮子生产基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对规模化蔬菜基地的水利、大棚设施建设给予必要的补贴,扶持建设规模化的蔬菜生产基地,稳定市场供应。同时,要确保蔬菜种植面积不减少,供应正常,要建立菜篮子考核机制,确保市场蔬菜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要加强信息引导,引导农民积极发展蔬菜生产,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提供销售价格信息,分析市场动向,引导农民生产试销对路的蔬菜,供应市场。建设平价副产品商场,加强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强化蔬菜生产基地食品卫生安全监测,确保市民吃到“放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