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徐闻供销三个月写就“翻身”神话

2011-05-12 09:46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刘卫

以前一年销售化肥不足3000吨,现在3个月销售化肥近万吨

曾经红极一时的供销系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节节败退,挣扎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徐闻供销也不例外。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字号农资经营单位,其一年销售化肥仅占徐闻全县化肥市场份额的0.2%,农药销售一年占全县市场份额不足万分之二,全县14个经营农资单位,实际仅存一家苟延残喘。

去年8月徐闻供销班子重新改组,以极其快的速度写就“翻身”神话——当年9到11月化肥销售量同比增长129.2%,销售额同比增长103%,创利润79.4万元。一个新制激活一潭“死水”,徐闻供销靠的是什么?近日,笔者采访了该企业——

班子成员下海弄潮当老板

徐闻供销以前这一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723名在职人员550人下岗,10个单位工资发放不正常;2个基层社成空壳社,6家公司成空壳公司……作为专门服务“三农”的国字号农资经营单位,全年销售化肥不足3000吨,农药销售职能几乎无存!

徐闻供销的经营职能几乎丧失。有人形容他们是:守摊子,吃租子,混日子。徐闻农业方兴未艾,一年化肥销售额就达13亿元,农药年销售额也达到4亿元。如此繁荣的农资市场里,徐闻供销却是苦苦挣扎。

去年下半年,徐闻供销重组班子,整合资源,强化经营职能,把3名副职推进市场,分别担任化肥经营公司、农药经营公司及资产经营公司的当家人。徐闻供销跟他们签订责任书,定下死任务:化肥经营公司一年创利润不少于100万元,其余二个公司一年创利润不少于20万元。有功必有赏,徐闻供销对农资公司实行年薪制,由任务、业绩决定工资和奖金,完成任务,足额发放薪酬,超额完成任务则水涨船高,从而建立起企业长效发展机制。

以前,徐闻供销班子领导上班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聊天混日子,如今成天在外跑市场,忙生意,成了大忙人。

700职工卖化肥农药

徐闻供销在县城建立仓储配送中心,在乡镇设立农资直营店,在大的农业基地,超500人的自然村,设立农资经营网点,从而形成农资销售网络。如今,徐闻供销共设农资直营店49个,设网点300多个。徐闻供销还依托优势,大手笔绘大企业蓝图,“招安”农资私营业主,加盟供销经营网络,实现双赢,并出新举措,年推销供销系统化肥达到500吨,安排业主家庭一人到供销系统工作。

同时,徐闻供销把任务分解到基层社,基层社网点一年必须推销化肥不少于500吨,不完成任务的基层社主任将免职,完成任务的基层社将免去一年6万元的行政管理费,超额完成的将给予适当奖励。形同空壳达10多年的基层供销社终于动了起来,活了起来。

徐闻供销举全社之力做大做强农资生意,号召全社职工人人卖化肥、卖农药,个个成为生意人。徐闻供销700职工大军下海弄潮,成为徐闻农资市场的一道新风景。

由乡镇至偏僻农村,到田间地头,徐闻供销在全县各个角落布下了农资经营的“天罗地网”。以前,徐闻供销是由农资公司的8个人卖化肥农药,如今却是超千人卖化肥农药。

直营、直销和总代理、总经销等营销方式,减少了商品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和价格,徐闻供销此举惠及徐闻千家万户。

三个月打赢翻身仗

徐闻供销去年9月重组农资(主营化肥)公司,到当年11月,仅3个月销售化肥9300多吨,创利润79万元。而在以前,徐闻供销一年销售化肥不足3000吨。从去年9月至今年4月,才8个月,单是化肥一项,销售量就达2万多吨,销售金额达5738万多元,创利润近100万元。

如今,徐闻供销成为徐闻最具吸引力的单位,负责农资经营的该社副职月薪达到4800元,农资公司一般员工月薪也有2000元左右,步入徐闻高薪阶层。

以前,徐闻供销职工每月领着几百元的工资养家糊口,艰难度日,就是副职,月工资也是1000元左右。曾几何时,供销系统成了让人遗忘的角落,如今的徐闻供销效益好了,不但每月按时发工资,今年还给职工每人每月加薪300元。

盘活了的徐闻供销有了造血能力,先后有18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安排职工子女22人就业。以前,形同空壳的供销系统让职工看不到希望,很多职工自动离开另谋职业。如今,那些职工纷纷要求回到徐闻供销,先后有33人申请要求回到徐闻供销系统。

正是这些创新机制,激活了徐闻供销的一潭死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活力徐闻·促消费嘉年华活动开幕
  • 攻防节奏加快!“沙超”次日战况激烈
  • 共青团赤坎区委员会开展“双节”慰问活动
  • 全国中青年书法家邀请展在湛开展
  • 洪拳体验活动举行
  • 湛江北站假期建设“不打烊”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