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村农田干旱严重,如此稀稀落落的花生不少见。 记者殷翊展 摄
村民靠抽水机抽水浇灌农作物。记者殷翊展 摄
“望天田”何时不再“望天”
一进入六月,吴川市吴阳镇唐李村村长徐琳峰的眉头一天比一天皱得紧。他告诉记者,马上就到了收获季,但本村种植的100余亩花生却因为干旱面临着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的危险。更让他感到心痛的是,一个在2003年就已经立项的节水治旱喷灌项目,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建设实施,这种看天吃饭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一片“喊渴”的农田
昨天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了唐李村。这个小村庄只有200多人口,隶属于海山村委会,主要种植花生、番薯、芝麻等农作物,其中花生的种植面积最大,有100余亩。
在徐琳峰的带领下,记者下到了花生地里。在阳光的猛烈照射下,脚下的沙土干燥松软,正值生长关键期的花生叶弯曲打卷,严重的则已经枯萎变黄,放眼望去,一片片的花生都呈现出这种“病恹恹”的状态。不远处一片芝麻已长到了半米高,但因为缺水的缘故,芝麻的叶子全部泛黄。徐琳峰随手从花生地里拔起了一棵花生,记者看到,上面稀稀落落的挂了两颗花生,其余的要么很小,要么就还没长出果实。
“三天无雨小旱,七天无雨大旱”,徐琳峰不断向记者重复着这句海山村民谚 。他告诉记者,其实整个海山村甚至吴阳镇都面临着干旱的威胁,但唐李村由于地势高,再加上周围虾塘地下水用得多,所以旱情尤为严重。
在他的记忆中,从今春开始到五月份,海山村连续两个多月没有下过一点雨,而最近下的两场小雨也只是杯水车薪,起不到从根本上缓解旱情的作用。“如果再不降几场及时雨,就会造成严重的减产甚至全部失收。”
一个搁置8年的水利工程
徐琳峰形象地形容本村的这片地为“望天田”,只能看天吃饭。碰到风调雨顺的年景,大家的日子都好过,而一旦碰上类似今年的大旱之年,村民们只能望天兴叹。这望天吃饭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
在采访中徐琳峰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省发改委就立项批复了吴阳镇海山村节水治旱喷灌工程,上级拨下的专项资金已到达吴川市财政,吴川市、吴阳镇等各级部门也多次派人到实地考察确定选址。为何这样一个政府支持、民众欢迎的项目却迟迟开不了工?为此记者采访了吴阳镇镇长孙建。
孙建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就有这样一笔资金(120万)下拨到位,用于搞喷灌设施建设。
资金下拨后,吴川市、吴阳镇积极选址,最后选址在海山村委会。但由于吴阳镇经济薄弱,配套资金一直无法满足要求。他们也曾动员过当地老板出资配套,但老板要求按照自己的意思进行施工,事情只能不了了之。
徐琳峰所在的唐李村于2009年自筹5万元配套资金,并想按照比例启动扶持资金,率先动工建设喷灌项目。孙建表示,这明显不符合国债资金启用的规定。他同时表示,自己非常理解唐李村村民的迫切需求,吴阳镇政府也在为此事积极奔走,他们正在向上级部门打报告,看能否通过配套一部分、启用一部分的方法进行。
记者手记
政府支持、民众欢迎,这样一个深得人心的水利项目为何一拖就是8年?这其中有政策的限制,有资金的不到位,但记者认为,这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去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将好事办成实事,这才是民心所向。记者也盼望这一项目能早日落地,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