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湛江餐饮服务还不错”服务理念能否成卖点?

2011-06-20 15:36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周颖

   链接:

海底捞由四川人张勇1994年创办,到现在整整十七个年头,有60个连锁店,营业额也就十几亿。海底捞所在的产业只有火锅。据了解,海底捞的模式已经成为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让客人满意是最简单的服务理念,那也是最难的。

有人说海底捞有一系列的“变态”服务。比如吃火锅,有的人要标准的调料,有的人喜欢自己调;有的人口味重,需要两份调料,有的人连半份都用不了;有的人喜欢自己涮,有的人喜欢让服务员给他涮。一个客人想吃冰激凌,服务员能不能到外边给他买?一份点多了的蔬菜,能不能退?既然是半成品,客人可不可以点半份,多吃几样?一个喜欢海底捞小围裙的顾客,想要一件拿回家给小孩用,给不给?碰到这些流程与制度没有规定的问题,大多数餐馆当然是按规矩办--不行;在海底捞,服务员就需要动脑了--为什么不行?

有人说,如果把海底捞搬到日本或者韩国,它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但是,日式或者韩式服务舶来已久,中国企业只习得其“变态”之形式,未习得“变态”背后的精髓。服务者感到耻辱,接受服务者也觉得别扭,原因在于那些标准化的流程移植到中国,其他方的满意往往是建立在员工不满意基础上的。让员工严格遵守标准化流程,其实等于雇佣一个人的双手,没雇佣大脑。这是亏本生意,双手是最劣等的机器,最值钱的是大脑,大脑能创造,能解决流程和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

技校毕业的张勇,发迹在偏僻的四川简阳,一切经验都摸索自简陋的麻辣烫店。他的逻辑很简单:“公平”。这词一点都不陌生,向来是人心最普通、却殊难成真的诉求之一。一旦把这简单口号贯彻到底,员工就会视海底捞为第二个家,为之真心付出,甚至为这个家拼命。海底捞出色的服务就是这么来的。

后记

关于海底捞的一些模式和做法在《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上可以了解到,其优点和弊端都有涉及。记者在此用了海底捞的例子,只是想为湛江餐饮服务提供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消费群体、消费习惯,企业定位也有所不同,海底捞的模式不可能照搬。但是其中一些让顾客觉得满意的服务,公平对待、信任员工的举措还是值得我们反思,毕竟服务是人去做的,雇佣人的大脑比机械化的双手更有意义。服务理念这个词很虚,具体到实际中,往往就是一些态度和细节。湛江的餐饮服务需要提升需要创新,创新则需要服务的人共同的努力。理念不是标准,需要人根据市场的定位、客户需求进行创造性地服务,而让服务的人主动、真诚地服务就要让员工把企业当成家。如何让他们有归属感,则是企业需要修炼的内功了。

123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驻村干部“跨界”当主播 遂溪农产品广州北京路“圈粉”
  • 徐闻菠萝主题邮局亮相“菠萝的海”
  • 中交四航局三公司开展海上非自航船舶船员考试培训
  • 赤坎观海北路绿化带焕新
  • 中澳友谊花园萱草花盛开
  • “五一”假期雷州文旅融合出圈 文明乡风绘就城乡发展新画卷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