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专家:7米深“鱼塘”养鱼不现实
6月28日下午,记者致电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专家教授叶学良,对记者提及的深水区域是否能养殖鱼类,他说:“除非是水库,深水达7、8米都可以养鱼。这是因为由于水库水面面积大,氧气供应充足。鱼塘养鱼的水深度一般是3米深。超过3米深的鱼塘氧气供应不了。更不要说水深在7米的鱼塘养鱼了。水深过深,阳光照射不到,即使增添增氧机,也不大现实。”
村民:做梦都想把这些水坑变成耕地
“做梦都想把这些大水坑恢复耕地。”70多岁的李老伯对记者说。
“全村的这些水坑大大小小就有十几个,面积几乎占了全村耕地面积的1/2,要填回这些水坑,谈何容易?”一村民说。
“回填水坑,究竟要耗资多大?泥土(砂)从哪里运来?又应该由谁来负起这个责任?”一村干部显得忧心忡忡。
吴川国土资源局:如何处理将通过法律程序明朗化
记者在去年9月4日发的文——湛国土资(执法)【2010】178号中 “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中看到吴川市国土资源局是这样回复吴川市黄坡镇三柏村委会三柏圩村民小组李罗有,李土高等村民的:位于三柏长坡三柏圩公路南、北侧面积为326.3亩的土地,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1986年土地详查图和2003年吴川市土地利用图显示,该地地类为沙地、荒草地,属于未利用土地;三柏村民小组将未利用土地开发为农用地(养殖水面),符合国家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政策……
“当时开发为的农用地既有耕地,也有荒地。没有什么养殖水面的水塘的。我们现在就是想把这些水坑复耕。”三柏村民小组一村干部说。
6月29日,记者致电吴川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陈康养了解详情,他告诉记者:“黄坡镇三柏圩村的水坑如何处理,目前还不能给你一个具体的答复。6月29日下午我到法院了解进程,法院反馈过来的信息称,因为现在挖砂当事人和村民小组正在走法律程序,下一步如何做,又如何处理,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记者手记:
从去年的5月15日到今天,一年多来,记者的脑海里无时不刻的浮现出那些“砂坑”。“看着隔壁村的番薯收成那么好,心疼(羡慕)死了!”那些淳朴的村民,面对记者,他们用这些最简朴的语言表达他们对复耕土地的渴望。“我们这里的土地大多是沙质土壤,种植出来的番薯,花生,品质上在周边一带当属一流。”今年的6月28日中午,当地的村民从田地里挖了一些番薯给记者看。
记者两次去三柏圩村,站在那些波光粼粼的深水坑旁眺望,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在电脑前敲下这些字,记者的心也是很沉重的。正如当地70多岁的村民李老伯说的‘做梦都想复耕’,但何时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