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精养为粗养
提高生猪抗病力
给猪吃青粗饲料是中国农村传统的养猪方法,农民们因地制宜,用野菜、番薯藤等喂猪,但是由于这些青粗饲料有季节性,质量不保证,而且有切碎煮潲水的麻烦,不太适应现代的规模猪场。而牧草品种多样,有的适合冬天生长,有的适合夏天生长,两者可以结合着种,一年都不缺青粗饲料。把牧草加工成青粗饲料喂猪,不但养份均衡丰富,其中的微纤维还有洗肠的作用,能有效避免吃精饲料造成的便秘。
据了解,目前省内的恩平、惠州等地的一些较大规模的猪场都开始采用“猪——沼——草”的养猪模式。猪农把牧草种在猪场周边,起到绿化作用;猪场建起沼气池,每天大量被猪尿猪屎污染的水可以灌溉牧草,增加土壤肥力,沼气还能烧水保暖;沼气渣和猪粪还可以作生态肥。采用牧草养猪的生态绿色养殖模式,不仅能有效缓解猪与人争粮的情况,还能提高品质,保证食品安全。这种生态循环发展的模式,被越来越多规模养猪场接受。
牧草养猪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以福建一个年出栏一万头猪的养猪场来说,通常猪农通过自繁自养,养一头肥猪赚50-200元,一头母猪一年省饲料500元,加上把猪粪处理生产有机肥产生的效益,这家猪场一年的产值能增加55万元。
去年,廉江一位果农得知牧草养猪的方法后找到了刘艳芬,并在刘艳芬的指导下,在果园里建起猪舍,周边种上牧草种,买回机械进行加工配料。去年上半年,虽然猪价一度跌破5元红线,他的猪不但没亏,还小赚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