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发展牧草养猪 做优“湛江猪”品牌
湛江是全省的生猪生产大市,“湛江猪”名声在外,却只有“土猪一号”和“安康猪”这两个叫得响的品牌。以养猪专业镇和寮镇为例,虽然年产生猪30万头,但迄今没有自己的品牌。
对此,刘艳芬感到惋惜,她认为,在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做品牌,是为了赢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现在大部分猪农都缺乏品牌意识,或者有规模没品牌,或者有品牌没知名度,或者有知名度没有产品。
做品牌首先要能生产出好的东西,否则只是一锤子买卖;然后还应有配套的营销手段,把产品推出去,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做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生产到营销到市场,中间不能掉链子。
一直对养猪十分关注的刘艳芬说起本报对和寮养猪专业镇成立合作社,猪农抱团做大“猪经济”的报道,认为由合作社牵头指导和服务猪农的做法很好,对于和寮镇欲打造猪品牌,她建议:“首先要养出质量好的猪,和寮山多,可以在猪舍边种牧草,增加猪的青粗饲料成份,提高猪肉的品质,节约养殖成本;然后选好营销的切入点,做好宣传和推介。”
“比如福建的合佳猪肉就是喂草的猪,走的是超市路线,每斤猪肉比一般的猪贵出一两元,经济效益不错。”刘艳芬说。
专家指导、有产品、有品牌,做大做优“湛江猪”品牌应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