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学者安托万先生有关广州湾的几种法文写法。
1925年,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曾写下了著名的《七子之歌》组诗,将那时仍然被列强霸占的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并称为“七子”,抒发了一个海外赤子的拳拳之心。
然而“七子”中人们最为陌生的则是广州湾,原因是不知它到底在哪里,不少人会认为它应该离广州不远,就如同杭州湾、大连湾、温州湾等等之于杭州、大连、温州一样,这样的判断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广州西南的千里之外,即今天湛江市市区含霞山、坡头、东海岛、硇洲岛全部、赤坎绝大部分等区域才是闻先生所讲的广州湾,它既不单纯指伸入大陆腹地的海湾,也非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名,而是包括陆地、海岛和大片水域在内的租借地。它的特殊性在于这一区域的叫法与中国的习惯相悖,中国沿海所称的“湾”无一不是指大陆近海水域,翻查中国沿海地名,没有以“湾”命名的大中小城市,就连乡镇级地名也不多见,因此,要研究广州湾的历史首先从它的地理位置和名称讲起。
“广州湾”与“广洲湾”只是一字之差,即“洲”与“州”的差别,前者在古汉语字典中的解释为“水中陆地”。后者“州”字有两种解释,一解为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一解为古代行政区。从字义看,二者的区别显而易见,那么清末的“广洲湾”怎样演变成了“广州湾”了呢?
从国内所能查到的资料来看,“广洲湾”最早出现在舆地图、海防图上的年代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在欧阳保修纂的《高州府志》刊印的高州府全图上,在化州正南偏东方向,石城县的东南方向的一个海岛上标识有“广洲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