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金竹村民土地入股成立公司走出致富路

2011-09-18 21:48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刘卫 林望晓 杨昌颖

    湛江新闻网讯:从徐闻县下桥镇镇墟经一条东拐西弯的小路约十公里左右就到金竹村。金竹村藏在徐闻错错落落的村庄里,村民都是彻彻底底的靠种地为生的农民。但金竹村的村民种地却种出了一种新模式,种出了哗啦啦的金子银子。

    2004年,村民谢堪聪以15亩土地入股同村的谢妃栋的“公司”(现在叫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就纯收入近5万元,去年谢堪聪又以20亩地入股,主要种植香蕉,间种青椒,今年清明前收完了青椒,除去20亩地投入的成本(青椒、香蕉合在一起)还平均亩赚1300元,香蕉还差十天左右就收获,按这段时间蕉价1.4元每斤算,20亩香蕉可落口袋20万元左右,而这就是他今年种田的纯赚了。

    金竹村民土地入股成立公司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从三户入股成立首个公司到如今50多户入股成立8个公司

    金竹村土地不多,耕地、坡地合起来人均不足3亩。上世纪九十年代,金竹村跟徐闻广大农村一样,辛辛苦苦耕耘着脚下几亩薄田,仅够温饱。12年前,村民谢堪适、谢妃栋、谢妃四一起碰头聊家长里短时,不知谁突发奇想,说一起租地发财致富,想不到一拍即合,这也就是金竹村首个自发成立的农民公司,现在改叫为农民专业合作社。

    能一拍即合,这跟当时徐闻农村的境况是有密切关系的,当时农民家里无余粮,钱袋也是长期瘪着的,自己当农场主又当不起来,人多力量大,几个人凑在一起就可有效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金竹村附近是东方红、五一、幸福等农场,农场土地相对较多,这成了金竹村把农业做大的良好资源。谢堪适三人当年就从东方红农场11队租了60亩地种青椒,当年就赚了10多万元,这在当时徐闻农村,这可是大钱了。三个人合作了几年,口袋里有了钱,三个人又自立门户招兵买马当老板了。村民谢堪聪2004年以15亩土地入股成了谢妃栋“公司”的一个股东,当年就赚了约5万元。

    现在金竹村已发展了8个公司,股东达40多户,大的公司土地有1000来亩,如今金竹村已发展土地5000多亩。而整个金竹村土地不足2000亩,外出租地就达3000多亩。

    选出领头雁分工合作共同致富

    金竹村的农民公司一般由五到六个股东组成,多的有八个股东,一个股东就是一户村民。入股方式主要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如何资金入股?谢堪聪跟笔者打了个比方:在东方红农场租100亩土地,租期五年,每亩地租金3000元,一亩地就是一个股份,如果交60000元,你在公司里就有20个股份。其实资金入股也是土地入股的一种演变。

    公司成立,由资金最多,最有经验、最有能力的股东当“头”,然后再由头进行具体分工,因此在一个公司里有会计、有出纳,有管理生产、负责营销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从生产管理到市场营销一般主要由“头”来负责,生产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遇到重大或复杂问题,由“头”来拍板敲定。

    公司催生规模农业造就效益农业

    同一个公司的股东一般耕地本来就是相邻的,土地入股,利益捆绑在一起后,那个隔开楚河汉界的“柏林墙”——田埂就随之推掉了,从而实现了连片耕作。这样的结果是省了资金,省了人力,又实现了机械化耕作。谢堪聪跟笔者打了个比方,20亩地有五六户人,成立公司前,就得打五六口井,买五六个水泵,成立公司后,打一口井买一个水泵就够了。成立公司前,由于东一块西一块,不成规模,一般是牛犁人耙,现在连片后就去叫拖拉机代劳,以前十天八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不用半天就干完了。而且,成立公司后,从品种、耕作、施肥灌溉到销售等大小事务一般都由公司的“头”包办,其余股东可以逛街吹牛高枕无忧。以前,金竹村民每天都要挑着一把锄头到田里修这修那,口袋也不见鼓了多少,现在一年出工到田头寥寥可数,余下的时间可干点别的事,精神生活更丰富了。

    公司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进行标准化生产,产品的质量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产量更是翻了一番。拿香蕉比,公司成立前亩产量五千斤左右,成立后亩产量可突破万斤。奇怪的是,价格也没得比。以前东一块西一块,香蕉摘了要自己运到收购市场卖,被人东挑西捡不说,价格也是市场最底价。现在连片种植,收购香蕉的大货车直接开到田头,由于统一品种统一管理,产品质量保证,一块地就可装满车,香蕉收购价一般比运到市场的高出0.4元到0.5元每斤,单这个差价亩收入比以前最少增4000元。

    泥腿子掏百多万办村里公益事业

    土地入股实行公司运作富了金竹村民。走在金竹村,可看到北京现代等漂亮小轿车穿梭在村子里,小小金竹村就有10车部小轿车,村民开着小轿车去种田再平常不过。金竹村有近一半的村民到下桥镇镇墟买地建房,有数十户村民在镇墟建起二层以上的小洋楼,建起三层以上小洋楼的就有10多户。谢堪聪2009年在下桥镇镇墟投15万元买了一块地,又投入40多万元建了一幢三层高的小洋楼。

    村民富了,捐款支持村里公益事业也是大手笔,2007年集资20来万给金竹小学建起二层教学楼,2009年,又集资近百万建硬底化村道近5公里。笔者在村头看到建路的芳名榜,个人捐款万元的就有七个人,个人捐款数额数千元的比比皆是。这在纯靠种田捞生活的农村是不多见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北站假期建设“不打烊”
  • 原创音乐剧《红树林深处的灯塔》国庆假期首日精彩上演
  • 城发集团·2025年湛江市沙滩足球比赛开赛
  • 赤坎区老街婚姻登记处“双节”假期首日启用
  • 将祝福“编”进手工作品
  • 扬帆破浪,畅享激情——湛江军博园水上运动中心成滨海旅游新标杆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