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闻风力发电。本报记者 陈煜 摄

龙泉森林保护区。

海安新港。本报记者 陈煜 摄

徐闻对虾加工业兴旺。

徐闻漂流项目吸引众多游人。

好收成。
五年经济发展“成绩单”
“十一五”时期,是徐闻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77.75亿元,比2005年增加38.12亿元,年均增长9.7%,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36亿元,比2005年增加1.34亿元,年均增长18.3%;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2.77亿元,比2005年增加44亿元,年均增长16.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86亿元,比2005年增加34.2亿元,年均增长15.4%;五年累计出口总值1.37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加6887万美元,增长101.8%;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7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57.3亿元,增长171.6%。2009年徐闻县跨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提升最快前十名县(市、区)行列。
【巨变】
昔日僻壤如今寸土寸金
近几年来,常去徐闻的外地人都能明显感觉到中国大陆最南端这块土地的变化。特别在节假日,县城的汽车、人流熙熙攘攘,游客、投资者、生意人往来不绝。这种高人气,在过去是看不到的。徐闻因为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虽然带一个“最”字,但地理位置的劣势无法掩盖,投资者极少问津。农业一直占徐闻GDP比重的50%以上。
步入“十一五”时期,徐闻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77.75亿元,比2005年增加38.12亿元,年均增长9.7%,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一般预算财政总收入2.36亿元,年均增长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0.7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71.6%;港口货物吞吐量5924万吨,年均增长30.9%。2009年徐闻县跨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提升最快前十名县(市、区)行列。
今年来,徐闻认真落实刘小华书记徐闻调研讲话精神和市委九届十三、十四次全会精神,主动对接海南国际旅游岛,实施“旅游立县、生态建县、海洋兴县”发展战略,全面驱动“旅游经济、港口经济、现代农业、低碳工业”四驾马车,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海峡新城呼之欲出。
随着该县在低碳工业、现代旅游、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迅速发展,昔日相对偏僻的土地不再是只能种菜种果的红土地,而是变成了寸土寸金的投资热土。过去五年,徐闻土地经营效益显著,利润总额达2.3亿元;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建成了华建花园、金碧华庭、金易雅园、富景园等住宅小区,一批中高端房地产项目如蓝海城市广场、城市花园、同发花园、华璟新城等正在加快推进。
徐闻的变化,既有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外部因素推动,但更重要的还是该县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子——以现代旅游业、服务业和绿色能源、现代农业为主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目前徐闻正在编制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决心在广东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蓝图中走在前列。
【扬名】
旅游支柱擎起徐闻知名度
在国内的投资市场上,“徐闻概念”并不是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就声名鹊起的。毕竟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刚起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也至少需要十余载才可能建成,短期内投资海南岛周边开发,其前景还有待评估。但如此多的人看好徐闻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徐闻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前景,究竟为何?
面对机遇,徐闻县委、县政府没有守株待兔,而是主动出击市场,打造徐闻“三海汇翠,汉魂千年”旅游品牌。2009年以来,徐闻高扬现代旅游业大旗,举全县之力建三墩造龙泉,创造穷县办旅游的“徐闻模式”。把徐闻旅游资源这位“姑娘”扮靓,自然引来了好婆家——浙江中国超人集团给大汉三墩抛来绣球,掷30亿元盛装打扮三墩;浙江铁牛集团和美国新新集团相中与海南对峙相望的黄金海岸,浙江铁牛集团投160亿元在龙塘镇排尾角一带打造蓝海玉带城,美国新新集团投100亿元在海安镇临海一带打造阳光海岸。徐闻还在启动开发建设养生六极、万亩蚕桑、菠萝的海农业体验游等旅游项目。
徐闻的动作,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投资者目光。特别在琼州海峡水上交通迅速发展、往返船程缩短到几十分钟的条件下,徐闻对接海南国际旅游岛已经有了现实基础。加上徐闻现有的旅游底子,在此开发旅游项目不再是“摸石头过河”,而是有了看得见的前景。
于是乎,徐闻旅游开发风生水起,“一岛三区”架起旅游大县:打造琼州海峡休闲度假区,与海南合作开发游船、游艇等业务;打造角尾休闲体验区,体验项目有:晒盐、看珊瑚屋、入海看活珊瑚、神奇分水岭、祖国大陆最南端等;打造中部火山田园旅游区,包括下桥、曲界、龙塘等乡镇,开发农业观光游,看徐闻多姿多彩农业,体验丰富农耕文化,观徐闻独特火山地貌;包装新寮群岛,跨新寮镇、和安镇、锦和镇等乡镇,包括新寮、六极、北莉等岛屿,远至罗斗沙,包装打造这些岛屿从而形成群岛文化推向市场等。
2010年,徐闻被确定为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县,杏磊湾度假村被评定为广东省温泉旅游示范基地,大汉三墩旅游区被确定为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全县全年共接待游客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亿元。但旅游业给徐闻带来的,除了面上看得见的收益,还有对全县知名度、美誉度的大幅增值。这种增值,也拉动了全县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发展。
【转型】
低碳路线打破发展瓶颈
长期以来,工业是徐闻经济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徐闻的工业发展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低碳工业发展领域,徐闻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路子,也得到了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扬长避短,徐闻人盯住自身几个优势:港口、风能、潮汐能、生物能、农海产品深加工等,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年来,国内电力巨头纷纷看中徐闻丰富风力资源,中国华电集团(央企)、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央企)、广东粤电(省企)、广东粤能(省企)等四电力巨头相继抢滩徐闻开发风电项目——4个风电项目在徐闻启动,3个风电项目获得省核准或取得省“路条”,动工建设进入倒计时;同时,还有5个风电项目已完成测试工作。徐闻规划的60万千瓦陆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纳入省、市“十二五”、“十三五”风电发展规划,全省最大风力发电基地呼之欲出。
目前,徐闻正举全县之力招商引资,打造以粤电、粤能、广电投、华电项目为龙头的风电产业;以海洋潮汐发电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为龙头的高科技新兴产业;以酒精、饲料、甲烷燃气项目为龙头的新能源开发产业;以果蔬罐头、芦荟、水产贸易加工、冷冻项目为龙头的农海产品加工产业等低碳产业。
为发挥港口优势,徐闻大手笔建设海安新港,并启动南山港建设前期工作。组建了广东徐闻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科学整合港航资源。成立了粤琼海峡快线船务公司,联合开展豪华快速客滚船营运高端服务。海安港被海关总署批准为粤西地区唯一的两废进口专业口岸。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度提高,2010年达到5924万吨,占全市43.4%,比2005年增加4383万吨,增长284.4%。今年上半年,海安新港、海安港货物吞吐量共计2723万吨,占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的33.6%,同期增长18.5%。在此基础上,徐闻积极与东盟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开展经贸活动,五年累计出口总值1.37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加6887万美元,增长101.8%。
现代农业也是徐闻低碳经济版图中的支柱性版块。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徐闻大力推广节水农业,五年共投入1.7亿多元实施机电排灌技术改造项目69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1个、现代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6个、海洋渔业项目9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23个。2010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8亿元,比2005年增加34.2亿元。
通过港口物流、清洁能源、农海产品加工等低碳工业,徐闻找到了适合自身特色的低碳发展路径,在做大做优经济“蛋糕”的路子上取得了新突破。未来几年,徐闻经济有望迎来一个丰收期。
【惠民】
大手笔投入民生事业
徐闻百姓在过去几年对县城面貌变化有着鲜明感受。作为一个基础薄弱的农业县,徐闻一度在基础设施方面颇多不足。但在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的同时,县委、县政府不断增加民生事业投入,让经济发展变成老百姓的实惠。
过去的五年,是徐闻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去年,全县增加民生项目支出占增支总额69.32%,本级财政投入2000万元救灾复产,投入1400万元修复南北渠等民生水利基础设施,创该县历史最高纪录;财供人员以及村(居)委会、事业单位人员连续4次增资,人均增资1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87元,年均增长7.5%;实现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基本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徐闻实验中学今年秋季正式启用,并在积极引进民营资本迁建梅溪中学。
过去五年也是徐闻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徐闻建成了贵生公园,完成东方二路、德新路等市政道路改造,县城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程度明显提高。污水处理厂、垃圾生态填埋场、体育中心等民生项目已建成,村村开通水泥路,新开通农村班车线路8条,徐闻还成立了出租车公司,首期投入使用出租车80辆,结束了过去县城“一车难打”的景象。
为维护社会和谐、给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徐闻大力创新社会管理,率先在全省建起县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案件办结率达95%。公开“书记信箱”实行网上接访,推行“中心”跟踪督办和人大挂牌督办重大信访案件,连续六年信访工作量化考核居全市第一。狠抓娱乐场所监控,持证网吧、卡拉OK厅业主基本做到自律经营。推行“阳光审判”、“阳光检务”,强化执法公信力。坚持严打整治,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欺行霸市、“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行为。该县被确定为广东省“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先行点;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县”、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蓝图】
打造琼州海峡北岸新城
今年以来,市委书记刘小华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中丙先后到徐闻调研,为徐闻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在日前结束的中共徐闻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再次明确了今后几年徐闻的科学发展路径。
在工业领域,徐闻正在以低碳临港工业为主线,积极培育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海洋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临港低碳工业集群。徐闻将加快推进“一区二园”建设,重点抓好湛徐高速下桥出口1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继续推进港航资源整合,加强粤琼港航合作,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南山港,打造5000亩现代临港物流基地,让港口成为徐闻经济的强大引擎。同时,徐闻将大力加强招商引资,成立专业招商队伍,实现被动招商向主动招商转变,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
在旅游产业上,徐闻按照全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统筹开发旅游产品资源,以“南海玉带城”、“阳光海岸”、“大汉三墩二期工程”等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对接优势,充分挖掘海峡北岸海岸线潜力,按照“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思路,大力打造各具特色、相互对接、整体和谐的精品旅游线路,逐步形成核心景区和特色景点互为补充,休闲性项目和体验型产品统筹开发新格局。同时,徐闻主动融入海南国际旅游岛、环北部湾和粤西城镇群“三大旅游经济圈”,不断做大客源市场份额,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联动。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徐闻将全力推进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县工作,围绕观光、漂流、休闲、养生、度假等精品项目,加强大汉三墩、龙泉森林保护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祖国大陆最南端等旅游品牌的促销和宣传,大力打造“天南海北”旅游品牌,与海南的“天涯海角”相呼应,力争将徐闻旅游发展提升到广东乃至全国的发展战略层面。
现代农业也将实现革命性的发展,提高机械化水平,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努力实现水利设施化,农业结构优良化,产销衔接市场化,打造真正产业化的现代农业。
在全市“蓝色崛起”的战略下, 徐闻要奋勇争当“蓝色崛起”先锋,强化“海洋兴县”,力争广东省海洋经济试点区落户徐闻。要巩固和提升海洋渔业,增强海洋经济实力。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努力实现海洋资源的持续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全力建设富裕协调新徐闻的同时,徐闻将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全力建设特色魅力新徐闻,以建设海峡城市为目标,加快构筑“提升中心城区、拓展南北两翼、推进东西两片”新格局,拓展城市框架;紧密结合“生态建县”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守住蓝天碧海底线”的指示精神,全力建设优美生态新徐闻;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全力建设稳定法治新徐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建设和谐共融新徐闻;积极实施党建工程,全力建设生机活力新徐闻。
今日的徐闻,是一片汇聚着目光和资源的投资热土,也是中国大陆最南端越来越耀眼的一颗明珠。在湛江“五年崛起”的大局中,徐闻一定会成为琼州海峡北岸的一座魅力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