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海康县(今雷州市)有个中年男人到海南谋生,却因一场大病不幸暴毙。儿子闻讯后赶赴海南欲带回父亲的骨灰,经海安渡口时由于船主的避讳,儿子最后只好在装骨灰的布袋上写上‘虎骨粉’三字,不想在其睡觉时,船上众乘客竟偷吃了个精光……”

这个《三个吃人字》的民间故事,不少雷州人都耳熟能详,而讲述这个故事的就是雷州口头民间故事家“医生公”——苏恩生。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东卷《海康资料本》中的《医生公小传》文章中这样描述苏恩生:苏恩生是讲述民间故事著名的口头艺术家,讲的长篇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日前,记者几经寻找,好不容易采访到了雷州市现在唯一健在的知名口头民间故事家苏恩生,走进了他的“故事人生”。
1 从小就迷上听故事
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末期,苏恩生在雷州市雷城镇后田园村一个普通家庭呱呱坠地。从小,苏恩生的好奇心就特别强,对什么事物都特别感兴趣,总爱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琢磨半天。
在近10岁时,父亲勒紧腰带把他送到了私塾,遇到了袁嘉慧老师。袁嘉慧老师学问渊博,通晓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装着满肚子的好故事。
“为此,我特别喜欢袁老师,他除了给我讲授最基本的《四字五经》外,还经常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历史人物、传说等饶有趣味的故事。”苏恩生告诉记者,那时每天晚上吃完饭后,他就与小伙伴们来到袁老师的宿舍,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津津有味地听袁老师讲故事,夜深了再各自回家睡觉。
“从那时开始,我就迷上了听故事,后来觉得听袁老师的故事还不解瘾,一有空又到树下听老人们讲地方掌故、鬼怪等故事。可以说,我就是伴随着故事长大的。”
苏恩生认识了不少汉字后,怕把听来的故事忘了,就开始用笔把故事上的人物名称、时间、事件主要内容一一记下来。故事滋润着苏恩生的童年,也为他后来讲故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