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徐闻谭家村:穿越时空的胭脂古树

2012-05-27 15:45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王虹 吴开宋

村边的古井直径约一米。

    六百多年过朝古井 养育世代谭家人

    谭家村的另一古迹就是位于村前低洼田野附近的一口古井。从村口沿着一条青石板铺砌成的几十米古朴小道走下去,可径直来到名为“过朝井”的八角古井旁。传说这口井有仙人来看过,井栏石有个痕迹,就是仙人留下的脚印。

    此井深约10米,井口直径约半米,一个成年人两手就可以合抱此井。井壁是用石头砌成,石板铺成的井台很宽绰,光滑的板面看得出她已历经百年岁月的打磨。

    古井附近有块大石板刻成的洗衣盆。据村中老人介绍,以前的古井旁总是热闹喧哗的,村民们洗衣、洗菜都聚于此,边干活边聊着东家长西家短,于是古井一度成为村民们信息交流的场所。

    据村中一位80多岁老人介绍,明朝时期,谭家村始祖贵隆公携家眷从福建莆田搬迁来徐闻谭家村时发现了这口古井,认为古井附近有人居住过,应该是个适合居住、养生定居的风水宝地,于是便定居下来繁衍子孙后代。“照此推算,这古井至少也有600年的历史了。

    “我小时候就吃井里的水,这井水甘甜清冽,比现在的矿泉水好喝多了,村里几百人的生活用水和所有的农田灌溉全靠这口井,她是我们的母亲井啊。”老人感恩地说。

    古井有三奇

    村里人介绍,这口过朝古井有三大神奇之处。一是井水离井口奇近,弯腰伸手就汲得到水。一般汲井水时都要用绳子系在桶上放到数米深的位置才能够到井水。但由于此井泉眼大及地形关系,井水位很高,只要弯腰就可以提捅而汲。记者现场看到留在井壁上、离井口不远的一条条白色的印迹,据说那就是曾经水位线留下的痕迹。

    古井第二神奇之处在于四时不涸,干旱年份依然水源旺盛。据村中的《吴氏族谱》记载,徐闻历史上最干旱年份是光绪二十八年,田野全部龟裂,但该井依然水位不变,“哀叹河江水失踪,古井清泉仍不穷”。

    古井第三神奇之处是井水可浮物。在村里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曾经在井边玩耍时失足坠入井中,他妈妈非常着急,四处叫人救孩子。等大家拿着桶和绳子来到井旁却发现,孩子自己漂到井面上,于是他妈妈喜出望外把他抱出来,发现竟然毫发无损,从此大家都称此井为“神井”。

    随着岁月变迁和气候变化,长期的废弃与流土堆积,这口古井水越来越浅了。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神井”已干涸无水变成枯井。如今,谭家村的人们大多都饮用机井水或新挖的井水。

    从事文化工作的村民小吴在日记本中感慨良多地写道:“我们饱经风霜的母亲井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谭家村人,看着村人的成长,她不居功,如今被委屈地遗弃在角落边,也只是静静地伫立着,细诉着岁月的沧桑。”

    也许正如小吴所说,这口井见证了谭家村几代人兴衰更替,其干枯废弃透露出浓浓的沧桑与寂寞,这何尝不是她数百年历史的真实写照。

 

1234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西站迎来假期首波客流高峰
  • 扬帆破浪,畅享激情——湛江军博园水上运动中心成滨海旅游新标杆
  • 萌娃共赴中秋奇妙之旅
  • 定格浪漫 纸短情长:新人登报缔结良缘 铅字为证爱情永恒
  • “月满非遗·情聚中秋”非遗集市举行
  • 红星照耀红土地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