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昔日穷渔村 今朝喜分红

2012-05-29 10:22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邓耀瑞 詹岗琳

    “空地上虾苗场、养虾场、冰厂如雨后春笋,乡道旁一栋栋崭新小洋楼拔地而起,一张张熟悉而朴实笑脸灿烂如花……眼前的这一切真的是我阔别已久的家乡吗?”5月11日,网友“串儿的小日子”发布微博,讲述了在外地工作多年的她,回到故乡徐闻新寮镇新丰村看到的喜人景象。

    徐闻新寮镇新丰村,在“扶贫双到”春风吹拂下,这昔日落后的小渔村,已“变身”为初具规模的水产养殖集群地。

    贫困户唱响好日子

    “我都六十来岁了,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子。”去年底,徐闻县新寮镇新丰村的村民冯扬一家,告别了住了十几年的茅草房,住上了两层的小洋房,崭新的小洋房内电视、电磁炉、风扇等电器一应俱全。

    去年,在扶贫驻村工作组发动协调下,拿到政府1.5万元补助资金的冯扬,借来十多万盖起新房。现在,冯扬建房子欠下的债基本还清,这都得益于他家的养虾生意。

    新寮镇有海水养殖的优越环境和传统,但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养虾等于赌博”,当地人对养虾失去了信心,虾鱼塘基本撂荒。

    2009年底,湛江工行驻村扶贫工作组送来了先进养虾技术和资金。听了养虾专家的讲座,冯扬对多项技术难题茅塞顿开,在扶贫单位支持下拿到5000元启动资金,走上了养虾致富路。两年来,冯扬养虾净赚了12万元,对于养虾前景满怀信心。

    渔村“变身”水产养殖地

    万事开头难。湛江市工商银行的驻村工作组组长陈斟深知,贫困户缺的不仅是钱,更是信心、技术和市场。经实地考察和听取意见,工作组敲定了一条以兴建虾苗孵化场、养殖对虾的产业化脱贫的路子。

    “以前养虾失败,关键是虾苗和养殖技术不过关,成活率很低,也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扶贫单位驻村干部王春荣说:“新丰村有养虾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摸索出一条以海水养殖业为特色的产业化经济发展路子。”

    为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形成产业链条,去年4月份,扶贫单位为新丰村投资建成了一个虾苗孵化场,并引进有关企业和专业人才,建起了10家虾苗孵化场、一家养虾中心及一家冰厂。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新丰村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已初步形成了以海水养殖为主的产业集群地。

    股份分红乐开花

    记者在新丰村银丰虾苗场看到,前来购买虾苗的农用三轮车络绎不绝。工人们忙着数虾苗、打包、装车,一片热火朝天。该虾苗场一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十来辆车等着装虾苗。”

    去年,扶贫单位投资143万元建成银丰虾苗场后,106户贫困户成为了虾苗场的大股东,占股60%,村委会占股10%,企业占股30%。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但是随着虾苗场效益日益明显,各种深层次的管理难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何长期管理好这一“造血”项目,成为了工作组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开始,银丰虾苗场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集体经济,但贫困户对虾苗场的账目不清,产生了信任危机,并影响到虾苗场的经营壮大。为解决这一管理难题,最大程度激发虾苗场的“生钱”机能,去年底,扶贫单位放出风声:虾苗场要招投标承包给私人经营。眼看时机成熟,工作组便及时公布了招投标办法,今年3月,银丰虾苗场成功“易主”,承包给私人经营管理。

    记者了解到,该虾苗场今年承包租金为50万,而从明年开始,每年租金降为10万元,合同期为19年。根据预算,在不需承担经营风险的情况下,今年每户贫困户预计可拿到3000元的股份分红,而去年106户贫困户领到了红利仅有1300元。

    “贫困户可拿到分红,村里也多了一笔稳定的收益。”陈斟说:“虾苗场交给私人经营更能激发赚钱积极性。”

    “村委会前年的集体经济仅有8000元,去年收入高达16.6万元。” 新丰村村委会主任李忠芳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红星照耀红土地
  • 定格浪漫 纸短情长:新人登报缔结良缘 铅字为证爱情永恒
  • “月满非遗·情聚中秋”非遗集市举行
  • 霞山区青年夜校咖啡品鉴公益课举办
  • 暴雨突袭
  • 环北广东工程首条盾构区间顺利贯通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