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徐闻海安:镇域经济一枝花

2012-07-02 23:29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李梅英 吴开宋 王策铭

 

  海安镇党委书记黄家团、镇长蔡开兴等到海安新港码头调研

海安渔港规划图

  湛江新闻网讯: 日前,笔者一行到徐闻县海安镇,只见港区里海风习习,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百舸竞发,一派繁荣;圩镇街道干净整洁,镇容镇貌令人欣然……让人切实感受到了海安的蓬勃生机和发展趋势。

    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该镇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 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特别是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在徐闻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可以说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该镇通过争取国家投入资金380多万元,在文部水库的西北侧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区东起海安镇农业示范区,西至六解洋坑,南至海甲路文部至加洋路段,北与南山镇交界。范围涉及到文部、加洋2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6200多农业人口。目前,项目区内已建机耕路10公里,拉电安装变压器10台,拉高压电3.8公里,打井46口,且部分铺设了灌溉管道。过去那些中低产田或者丢荒坡地,如今放眼望去,这些土地已是万亩良田,绿浪滚滚,处处生机盎然。

    农业综合开发为文部、加洋2个行政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在海安镇文部村,该镇领导告诉笔者,在2009年前,这里还是大片荒坡地,实施项目开发后,配套了电路,拉起来管道,安装了微喷滴灌。群众在镇干部的引导下,全部种上了高产的青椒、茄子、玉米等高产优质的北运蔬菜,如今,这里俨然已经成了一片北运蔬菜生产基地,每年可使当地群众增收400多万元。同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通过整治一片土地,开发一片基地,扶持一批农业“龙头”,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镇班子成员精心谋划全镇经济发展

    推进海安渔港升级 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在海安镇境内有一个粤西地区著名的渔港——海安渔港。该渔港北距徐闻县城10公里,西离全国最大的火车轮渡码头10公里,渔港座东向西,对面300米是全国最大的汽车轮渡码头——海安港,海上可通往港澳及东南亚等地,湛徐高速、207国道和省道X696线直通渔港,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发展渔业得天独厚,1998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三级渔港。

    徐闻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沿海乡镇有相当部分渔民从事渔业捕捞,且海南省、湛江等地过往渔船常到徐闻县补给、避风。由于海安渔港历史悠久,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而且缺乏维护资金,港池航道淤积严重,制约了徐闻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据介绍,该渔港呈口袋形,港湾南北长2200米,东西宽800米,稳固性强,港池加深后,北端水深达4米以上,南端入口出水深达8米以上,港内风平浪静,是天然的避风良港。

    自2008年以来,开发建设海安渔港加速徐闻新一轮发展,成为徐闻县委县政府的一项主要工作。从海安渔港项目启动以来,该镇坚持不懈地跟踪这个重点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安渔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经过努力,该项目得到了省海洋与渔业局的大力支持,已经完成了渔港总体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估和水文、泥沙、波浪等勘测报告的编制工作,海安一级渔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1年6月16日通过了省专家初审,农业部专家组已于今年2月29日对海安一级渔港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论证,目前根据专家组意见已修改、完善相关资料并上报农业部,争取今年下半年通过国家评审。

    据介绍,海安渔港首期拟建国家一级渔港,预留国家中心渔港位置,建设规模总投资5029.21万元。工程主要包括195米长防波堤,143米护岸,417米长渔业专用码头,约798平方米的渔港管理中心,港池航道疏浚66.92万平方米及道路堆场工程1.8万平方米等,同时配套海产品交易、加工、仓储及加冰、加水、加油等后勤服务、供给设施。渔港建成后,将成为融海洋与渔业生产、加工、补给、避风、养殖、滨海旅游、商贸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渔港,同时可满足1000艘以上大、中、小型渔船停泊、避风和补给。

    “渔港建成后,将有大量的渔船回港交易,繁荣吃、住等第三产业发展,对促进海安甚至徐闻渔业发展和港口经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海安镇党委书记黄家团满怀憧憬地说,将促进修造船舶厂等工业落户海安,届时,海安将逐步形成海洋捕捞、商贸、水产品交易、仓储、物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海安新城,将带动当地上万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渔业生产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加工行业,也将成为海安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做大做强航运经济 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安镇自古就是交通、贸易的要冲,发展港航经济有独特的天然条件。为此,海安镇充分利用拥有这全县无可比拟的优势,发展航运企业经济,千方百计壮大经济总量、做大做强镇域经济蛋糕,自然成为海安镇委镇政府的不二选择。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安镇委镇政府就培植起了航运企业。“徐海01船”、“ 徐海03船”是海安镇下属企业经济发展总公司船舶。由于这两艘轮船属于老旧船舶,安全性能低,经营效益不佳,已不适应琼州海峡客滚船运输市场。

    为扩大规模与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做大做强该镇航运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徐海03船”到期报废后,该镇积极盘活资产,利用“徐海03船”运营线路,与广东徐闻港航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投资8000多万元建造大型客滚新船。目前,新船已建成并投入营运。与此同时,今年,该镇计划再次投入资金9000万元,建造一艘新船代替“徐海01船”。

    据该镇领导测算,这两艘新船投产后,税后利润达2000多万元。该镇航运企业的壮大,不但创造就业机会,而且为海安镇经济相关行业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为镇域各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全力支持县重点项目建设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滨海新城

    笔者每到海安镇,总感受到那里各条主次干道整洁有序,圩镇区内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的生活环境,让人舒心、眼睛一亮。海安镇党委书记黄家团告诉笔者,海安在徐闻建设“海峡城市”经济圈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海安作为徐闻甚至广东省南大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徐闻形象。海安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过往国际旅游岛途经海安的游客对徐闻的评价。所以,海安要软硬齐抓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服务好县重点项目建设,主动融入徐闻城市发展,擦亮广东南大门门户,展现富裕、生态、文化、和谐徐闻形象。

    为提升海安形象,塑造崭新风貌,该镇除了完善硬件建设,还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整治的投入。聘请了28名环卫工人对道路、街巷、绿化带等实行早晚大扫除,其余时间分组全天侯保洁,对镇区范围内垃圾进行收集和运往垃圾中转站处理。同时,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围绕生态港口、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人居、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生态镇活动, 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卫生保洁“多轮驱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先进镇”、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镇”。2011年,该镇和广安村分别申报国家级生态镇、生态村,并通过了省专家组的验收,目前,进入国家审批阶段。

    扎实推进“平安示范镇”建设,营造亲商、重商、爱商、扶商环境。该镇十分重视海安港区、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想方设法保障过往车辆和旅客的安全。密切协调辖区的派出所、边防所、海滨所、交管所、交警中队等职能部门,加强对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同时,组建了港区联防队,日夜巡逻,打击了不法分子,打架、斗殴、纠纷等治安案件明显减少;码头扒窃行为得到了根本的整治,维护了港区的治安稳定,深受过往旅客的好评。此外,2011年8月, 投入资金20多万元,在镇区内的交通要道、主要路口、学校等重点地段安装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对镇区进行全面监控,维护了镇区的治安稳定。

    随着徐闻海峡城市建设的扩张,海安成为建设的主战场,“蓝海城市广场”、“阳光海岸”和环半岛公路等县重点项目相继落户海安镇。然而,项目的落地,需要做好征地、拆迁、安置等沉重而繁杂的基础性工作,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需要作出必要的牺牲。在今年初环雷州半岛公路启动段前期建设工作中,该镇干部用短短6天时间,支持开通加洋至白沙路面7.6公里,又开创了一项“徐闻速度”。期间没有一个村民阻挠,更没有人上访。 “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天早上8点不到就下工地了,中午吃完快餐也不休息,继续干到晚上才回来。如果不是他们做了那么多琐碎的工作,推土机不会推进得这么顺利。”黄家团说。

    为了城市的发展,也为了今后发展得更好,新上任的海安镇镇长蔡开兴表示,海安作为全县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今后一段时期,海安将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将积极主动服从服务于城市建设大局,狠抓突破,“敢于碰硬”、“知难而上”,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确保县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

    现在,港口也正是海安镇最大的资源优势,期待着海安在港口经济带动下,滨海小镇华丽变身,在中国大陆最南端构筑起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新城,为徐闻创建海峡城市作出更大贡献!擦亮广东南大门门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红星照耀红土地
  • 定格浪漫 纸短情长:新人登报缔结良缘 铅字为证爱情永恒
  • “月满非遗·情聚中秋”非遗集市举行
  • 霞山区青年夜校咖啡品鉴公益课举办
  • 暴雨突袭
  • 环北广东工程首条盾构区间顺利贯通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