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吴川市振文镇泗岸村的83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但在此驻村的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人居委”)6人工作组仍在忙碌:幼儿园学位供不应求,全村环境综治整治正在推进,隔壁的山圩村还要建设辐射周边诸村的卫生站……这些都不是扶贫考核中能加分的“硬指标”,但却对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帮助极大,也受到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
当扶贫工作“扶”起了钱袋子之后,如何进一步“扶”起村民的幸福感,深化、巩固扶贫成果?深圳人居委在振文镇的探索,开始显示出其“创造幸福感”的作用。
深圳人居委驻村干部给幼儿园小朋友送来一批蜡笔。 通讯员 潘华金 摄
1 幼儿园:村民放弃养殖项目搞教育
建设高标准幼儿园是深圳人居委在泗岸村选择的第一个扶贫项目。作为一个既能充实农村集体经济,又能改善教育环境的项目,开建之初,却遭遇了不少波折。
深圳人居委扶贫“双到”工作组组长林卫强介绍说,从2010年开始,扶贫工作逐渐转入造血阶段,为了增强产业造血能力,促进长效发展,他们曾想过在泗岸村建设大型的养猪场和养牛场,但考虑到草料不足、风险太大、疫病难防以及污染等问题,最终放弃了这些传统的农村产业。
除了养殖业,其他产业能否在农村发展呢?深圳人居委经过调研发现,泗岸村甚至整个振文镇,都没有一家像样的幼儿园,农村孩子早教环境比较恶劣,他们决定建设一家高标准的幼儿园,在教育产业上有所作为。
“扶贫考核有较高的经济指标,建设幼儿园这样的项目并不被看好。”林卫强说,扶贫“双到”既要满足群众需求,又要达到考核指标,工作难度非常大。为此,人居委召开了3次专门会议研究扶贫方案,选择扶贫项目。在严格论证和精心筹划之下,3个比对扶贫项目出炉,分别是幼儿园项目、药材市场项目和建材市场项目。
“3个项目,各有利弊,最终选择还是村民自己拍板!”林卫强告诉记者,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村民,还是选择了幼儿园建设项目。
确定项目后,深圳人居委马上行动,直接投资92万元建设泗岸幼儿园,2011年9月正式开园。为了加强管理,深圳人居委还对承包经营权进行公开招标,每年可获得承包金收益6万元。
“兴建幼儿园是一箭三雕。”林卫强骄傲地说,首先,高质量幼儿园为外出务工或做生意的村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幼儿园6万元的承包金,可以增加集体收入,调节贫富不均。最重要的是填补了附近5公里内无正规高质量幼儿园的空白,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现在学位也是供不应求。
2 卫生站:平价医疗辐射周边
山圩村支书林泽春介绍说,村里原有的卫生站在1996年建设完成,这也是当年湛江第一家由行政村承办的卫生站,它的辐射范围涵盖了黄坡、塘缀、振文、樟铺等周围四个乡镇,卫生站的医生和设备都是来自振文卫生院,以联办为管理形式,有中西药齐全的药房,治疗部门齐全,是周边村民就医治疗的首选之地。
“只可惜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卫生站墙体出现裂缝,被鉴定为危房,后来被迫拆掉。”谈起这些,林泽春有些惋惜。
当地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自从没有了卫生站,村民不得不行走7公里到镇卫生院就诊,有些住得偏远的村民,去看个感冒也得花上一天时间。
记者在山圩村看到,目前该村仅在马路边有几家小诊所,就医环境差,看不到病床、看不到干净的药房,只看到挂着吊瓶的小孩痛苦地倚着砖墙。
为了改善农民就医环境,深圳人居委决定投资130万元建设山圩村委会卫生站,目前已经完成了项目选址和地质勘探,并开工奠基,预计今年底将建成营业。
林卫强介绍说,该项目由振文卫生院和山圩村委会联办,山圩村委会提供用地和大楼,振文卫生院提供医务人员、设备设施和药物,每年分给山圩村8万元,签订协议书后立即付当年承包金,村委会分2.67万元,贫困户分红5.33万元。除此之外,项目建成后可以减轻农民朋友的就医负担。打个比方:假如在县城医院治感冒要花100元,在镇里要花70元,在我们卫生站30块钱就绰绰有余了。卫生站还为附近村民提供救急服务,对挽救患急症村民的生命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