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康港是雷州半岛北部湾西岸的一颗明珠,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走进海康港,就如同阅读一部发黄的线装书,观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渔民在浅滩养虾。
海康港是一册线装的历史书
只听见鸡鸣声、摩托响声、岸边偶尔传来的船笛声,在海康港圩转了一圈后,我们静静地深思:这座古港为何这么宁静?前想后思,终于找到了答案。它古老,它纯朴,它与世无争,它是一册线装的历史书,所以它沉默着,等待着。
海康港是有历史的。海康港算得上是一座古港,隋朝(581-618年)时,原海康县的县城就建在这里,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县城才迁址到现在的雷城,上世纪70年代后遂改称海康港。眼下,离古港口不到一百米的港口南岸,有一堵古墙,就是当年海康县城的古城墙遗址。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拆掉,墙体全由青石砌成。站在古城墙前面,用手抚摸着这一块块清晰可辨的古石陈瓦,那一块块青石纹理,那一点点凹凸不平,那一片片长满苔藓的历史“印章”,好像看出了民间传说中的海盗“乌石二”,看到了从远方无边无际的大海,乘风破浪归来的一艘艘渔船,看到了早出晚归的一代代海康港渔人形象……
转眼已到了二十一世纪,外面的世界无论如何的喧嚣,如何的现代化,好像都影响不了康港这位老者的宁静。你看,只有几百米宽的海康港码头南北两岸,至今还保留着非常传统的摆渡。北岸是企水镇,南岸是北和镇,泾渭分明。两地群众的相互往来,最便捷的就是坐渡船。并不繁忙的两岸,却有着两个简易码头。说它简易,是因为两个码头,就只有两条非常简陋的摆渡船,来也它往也它。装载呢,就只限人和摩托车单车。收费也不贵,听渔民说,坐船来去,一次就那么三五块钱。
来到码头,只见港池里停泊着一艘艘渔船。海康港有大小渔船一百多艘,停泊的多是本地渔民的船,船上旗帜猎猎。不远处,一排排养鱼的网箱浮在海湾之中。一群群海鸥鹤鸟飞来飞去,引来一阵阵惊呼。这里是天然的避风渔港,港口离北部湾海面只有几公里。海康港鼎盛时期,海南临高、廉江安铺、遂溪江洪等地的渔船经常到此停泊交易。高峰期,每天停泊的渔船多达200多艘,海产渔货交易达一千多吨。“这里离越南比较近,对越贸易便利。”渔民陈福用手指着港门远处的前方茫茫大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