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徐闻山贼与英利“千人墓”

2012-12-21 22:28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罗磊 陈彤翔

 

    这是一座墓,

    它记录的不是一个人的生命,而是千余具无名尸骸的凄惨人生;

    这是一座墓,

    它留下的不仅是无言的泪水,也留下了一段动荡的岁月;

    这是一座墓,

    它警示着世人莫为“假恶丑”,而要弘扬着“真善美”;

    这是一座墓,

    它就是坐落在雷州市英利镇鹰峰岭北,埋葬着民国初年雷州半岛一千多具尸骨冤魂的“千人墓”。“千人墓”是黄东哉、黄妃道先生德行见证,感桑梓、昭后人。由有识之士,信男善女,崇尚仁慈,自发捐款修葺美化的“千人墓”,承传先辈仁人志士德行、唤觉斯民不泯乱世仇恨、启迪后人珍惜盛世明时、寄托告慰千古野鬼冤魂。几年来,已建成了墓志碑、简介碑、芳名碑、五士碑、石拜台等。2003年,英利镇人民政府把“千人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据当地老人介绍,每年清明后的第一个星期天,英利镇与调风镇交界处鹰峰岭后的“千人墓”,成百上千的人从四面八方如约而至,自发祭拜,场面颇为壮观。日前,记者探访了“千人墓”,并走访了当地多位老人,揭开了“千人墓”的神秘面纱……

    德高望重受尊敬 弃暗投明救东哉

    据老人们介绍,提起“千人墓”,得先说说黄东哉、黄妃道这两个人。民国初年,以蔡海青、陈振彪、李福隆、陈永富、蔡阿兰等为首的一众匪徒,盘踞在徐闻一带的深山老林中,四出烧杀抢劫,危害百姓吗,后来土匪越聚越多,骚扰范围扩至雷州腹地,据传该股土匪势力最盛时近1万人。

    英利(当时隶属徐闻县——记者注)、调风和徐闻一带村庄,为抵匪患,纷纷自卫、联防。一致推举德高望重的后降村乡绅黄东哉为自卫联防组织“久安局”局长。黄东哉不负众望,组织附近乡民购枪支、建碉楼,保护村庄,成效显著。所以,徐闻山贼对黄东哉恨之入骨,只想捕杀而后快。

    后来黄东哉不幸被土匪捉住,扬言要5千银元赎身,限期交钱,否则取其性命。幸有一个叫黄妃道的徐闻籍土匪,本为穷人家孩子,被迫为匪,良心未泯的黄妃道,早已敬慕黄东哉的为人,趁轮流看守黄东哉之机,背着东哉一直逃到现下桥镇迈政村附近才敢解开脚手镣锁,再一起逃回调风镇后降村,两人在后降村定居下来。

    事后土匪还多次乔装打扮到后降村探访捉拿东哉与黄妃道。因黄妃道曾在山林为匪多年,乔装成难民的土匪被黄妃道认出,马上告知黄东哉,土匪一走,黄东哉不敢耽搁,即携家眷逃往调风镇西湖村躲住了一段时间,才幸免于难。

    不忍冤魂抛尸骨 挖穴埋葬践德行

    受访的老人们告诉记者,由于土匪的多年的烧杀抢劫,致使这一带尸鸿遍野,白骨成堆,一向仁慈善良的黄东哉,眼看此景,不忍冤魂暴尸荒野,就于民国20年,也就是1931年(另说是民国17年),委托乡民收拾尸骨,每具发白银2元。初时,黄东哉自掏腰包,后来收拾的尸骨越来越多,仅“安马寨”(即山林中其中一个寨)就拾有尸骨近五百具,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黄东哉自己负担不了,就动员徐闻县绿家村的陈作胜、英利镇青桐村的吴仁彬、英利镇新村的李堂等仁人志士,捐款收尸,前后收到尸骨1千多具,又自筹资金,选地雇土工挖穴3500平方米,分9畦埋葬在英利镇与调风镇交界处的鹰峰岭北。

    由于当时条件局限,埋葬于“千人墓”中的尸骨,均无棺木。当时黄东哉自拾或收购到的尸骨,先存放在现“千人墓”东南处的一茅棚里,选好这个位置后,让工匠按东西方向挖好9畦条状圹穴,每畦又分成若干小格,土工用尸骨凑成人形后一具一具安葬在小格里,掩上泥土。不知基于什么原因,黄东哉先安排土工找女性尸骨埋在前面,后面再埋男性尸骨。虽为草草收尸,但那些冤魂在天之灵也应有慰吧!

    崇尚仁慈 延续善举

    自黄东哉先生建好“千人墓”后,每年清明节或天赦节,都有人自发前来祭拜,即使是在“破四旧”的文化大革命时代,也没间断。2005年,英利镇一些有识之士筹聚资金建了一尊约一人高的墓志碑,后来又在“墓志碑”东侧建了“简介碑”和“芳名碑”。在正前方建了“五士碑”和石拜台。崇尚仁慈,弘扬善举的人们,从2004年起,便相约每年清明后的第一星期日前来祭拜。

    2010年农历正月开始,这些热心人士又发起修建遮风、避雨、乘凉亭(取名风雨凉亭)……现在这些工程已顺利完工。

    正所谓,唤觉斯民不泯乱仇恨,启迪后人珍惜盛世明时。

    链接:

    千人墓碑记

    民国肇造,政局动荡,治安混乱,盗贼蜂起。

    民国七年至十五年间,匪首李福隆、陈振彪、蔡海青、陈永富等人啸聚数千匪徒,盘踞徐闻县四方山、老宿地、竹林、北合、桃园等地,这伙亡命之徒四出勒索、劫掠,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致使雷州大地哀鸿遍野,白骨成堆。民国十四年至十七年间,省政府先后两次派陈济棠、张发奎和梁国武、梁公福南下徐闻山剿匪,经过几年剿抚兼施,处决了陈永富、蔡海青、陈振彪、蔡阿兰等匪首和一批匪徒,终于平息了雷州匪患。民国十七(1928年),乡绅黄东哉及青桐洋一带的吴华堂、林杏堂、陈作圣等人慷慨解囊,以每具尸骨两块大洋,组织发动附近民众收捡被匪徒杀害的无辜者的尸骨,经过半年时间,共收集了一千多具,集中埋葬于鹰峰岭北,筑冢九畦,占地3500平方米,民众称之为“千人墓”。此后每年清明节和天赦节(农历七月十四日),附近村庄群众和被害者的后人都自觉到此祭祀,哀悼冤魂。 世事沧桑,星移斗转。2003年英利镇人民政府把千人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崇尚德行的各界人士,又慷慨捐资,修葺墓冢,美化环境,方便游客凭吊和民众拜祭。 千人墓,是动乱年代贼寇暴行的见证;拾骨修冢的义举,是仁人志士的千秋功德。千人墓这一历史教育的好题材,时刻昭示人们热爱昌明盛世,珍惜和谐安定。 呜呼!九畦青冢,千具尸骨,悠悠万缕冤魂,请安息吧!

    程彩撰文 丁亥年清明

    (备注:以上采访资料大都是在英利镇新村、青桐两村老人中搜集,特别是新村一位徐姓老人提供了大量素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环北广东工程首条盾构区间顺利贯通
  • 湛江军博园“灯塔”游客服务中心将开放
  • 经开区活力街区“升级”在即,可移动餐车有序进场
  • 《心跳地球》MV拍摄完成  中秋之夜徐闻现场首唱
  • 月饼香飘指尖 团圆情暖心间
  • “技能照亮前程”,湛江多措并举深耕技能人才沃土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