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整整考察了一年,才决定来湛江投资养殖红海蜇的。今年7月份到徐闻和安,到目前为止,已经养殖了两期。如果不是上一次台风和最近的一场大雨,一期一千多万的收成是没问题的。”
“这里的气候,温度,综合环境都非常适合养殖红海蜇。有了前两期的实验,估计第三期的养殖在春节前就有收成了。我看好这个项目,不会因短期受挫折就轻易放弃。”
“江浙沿海一带在前3、4年就开始养殖红海蜇了。现在都在养,价格行情看好,腌制成品的红海蜇头批发价每公斤160元,红色海蜇皮每公斤60—100元,不但供不应求,还远销国外。”
“今年初我们大概陆续有300多人到湛江养殖红色海蜇,分布在徐闻县和安镇、东海岛民安镇等地。这里的海域广,地理位置好,海水质量高。已经有老乡获得好收成了。”
——记者对话浙江温州“养殖红海蜇”商人周功静摘录

周功静,浙江温州人。今年7月份,其和同乡老蔡、小钟一起带着红海蜇闯入了徐闻和安镇。
12月21日中午,记者驱车3小时在徐闻县和安镇戴副镇长的带领下来到一片广阔的海边,见到了这位皮肤黝黑,满脸憨厚的中年男人。“我原是一名高中化学老师。”周功静自我介绍说。今年7月,周功静和合伙人来到湛江,在徐闻和安镇养起了红海蜇。
“红海蜇养殖是个全新项目。我们从去年就开始做调研,首先考虑的是海水的温度和水质。”周功静说,“今年上半年主要是实地考察,然后我们选择在和安镇附近租了2000多亩面积的海域后,今年7月份在这里搞海蜇养殖。”
在红海蜇养殖过程中,温州人周功静遇到了很多问题。他说:“首先,这里水很深,围网难度大,围网工程成了主要开支,共花了80多万元。”投放红海蜇苗后,挫败陆续到来。9月25日刚放海蜇苗,不久就遇上了台风。台风吹毁围网,海蜇全部流失。第二期放了20多万元的幼苗,海蜇平均已养到一两斤重,不料遇上连日下雨,海蜇来不及抢收就死了。由于这片海域三面环山,雨水都往海蜇养殖场里灌,稀释了盐度。“盐度在千分之八以下,红色海蜇就很难成活了。”
周功静说:“我们前期投资了300万元,第一次遇台风损失了100多万元,第二次受雨水影响起码损失了1000万以上。现在我是第三次放苗了,如果不出意外,春节前就会有收成。海蜇养殖技术含量较高,受天气影响较大,目前还得摸索学习。”
“损失这么大,还是踌躇满志啊!”记者感慨。
“看好了,就冲。市场都是冲出来的吗?事业也一样。”周功静笑着说。
红海蜇养殖是暴利行业 货源供不应求
在吴川市,海蜇是当地的知名特产,然而人们在吴川也很难见到红海蜇。人工养殖尚未出现,最多只是偶然见到天然的红海蜇。周功静说:“浙江沿海地区已经在养殖红海蜇了。在市场上,海蜇供不应求,红海蜇更是抢手货。”
尽管遇到困难和挫折,周功静并没有放弃。温商“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并不甘于在学校里教书的7、8万年薪。”他踌躇满志地说,“海蜇养殖是暴利行业。”他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1亩海域,1期养殖可收获500-1000斤;一年可投放5期,全年可收获2500-5000斤;这2000亩海域,年产量最高可达1千万斤。
周功静介绍,按目前市场批发价,腌制好的海蜇头160元/公斤,海蜇皮为60-100/公斤。“海蜇全身是宝,特别受亚洲国家欢迎,韩国料理,日本寿司都大量需要海蜇。”
“红海蜇放苗40多天后,每只达到5公斤左右就可以收捕了。海蜇养殖周期很短,失败几次赔了几次都不重要,只要成功一次就足以翻本了。”周功静说。
“我还看好了附近的一片海域,如果能租来养殖红海蛰,就最理想不过了。”周功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