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中国农业银行阜阳分行腾达支行门前聚集了上百名群众,他们打出“农行还我血汗钱”的条幅,向银行讨要被行长李群借走的巨额钱款,李群所欠借款超过1亿元。2009年5月1日,李群投案自首。李群投案后,已有60多人报案,据初步估算,最多的人借给李群行长2000多万。(2009年5月18日《中国广播网》)

李群2009年1月22日出具的一张200万元的借条。东方早报记者 周文天 图
凤凰财经注:
【事件背景】2009年5月份,农行阜阳分行腾达支行(下称“腾达支行”)副科级干部李群涉嫌伪造银行公章、非法经营金融业务、倒卖银行承兑汇票造成巨额亏空,向阜阳市公安局投案自首。
农行安徽分行的新闻通稿称,截至2009年5月18日,公安机关已对多名涉案人采取措施,有28人到公安机关登记债权。涉及资金的使用方向公安机关正在追查中,并最大限度地对合法、有效的债权予以保护。
接着,安徽阜阳市委、市政府对涉嫌办理个人民间借贷的农行阜阳分行腾达支行负责人李群之夫、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广电局局长漆德安作出停职决定,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紧案件侦破工作。
随后,公安机关已先后抓获涉嫌倒买倒卖银行承兑汇票资金数额较大的6名犯罪嫌疑人,并对涉案的企业和人员进行调查。
尽管是农行阜阳分行腾达支行的副行长,但是李群并没有飞黄腾达。
但是,这不能怪罪别人,错在李群自身编织的一张大网。从1990年开始到2009年案发,李群一直进行着旁氏骗局的游戏。一边高息吸收存款,一边高息放贷。不过,随着金额越来越大,窟窿难以填补。至案发时,李群有9000多万元的资金无法偿还,李群不得已投案自首。
如果没有案发,李群还会坐在宽大的老板椅后当着她的支行副行长。但是,由于涉嫌非法集资近19.4亿元,等待她的是9年的铁窗生活。
让人惊讶的不仅是李群的行为,还有银行匪夷所思的内控。在近20年的“潜伏”期内,李群就在银行的办公室里做着自己的“生意”,但银行对李群的不法行为居然毫无知觉。
循环路径
无疑,李群是一个失败的资金掮客。
李群有一个邻居,名叫尤智君,做黄金生意。检察院的指控材料显示,1990年前后,尤智君向李群借款,并且承诺按月息2分支付。李群除了将自己的积蓄出借外,还从金融机构贷款借给此人使用。截至1997年,尤智君累积欠李群58万元。本金至此没还。
借钱不还的不止尤智君一人。陈辉也是这个群体之一。
1996年年底,陈辉承包当地牛羊肉加工厂下属的升华制药厂,以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向李群借款。李群从颖东信用社、周鹏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帮陈辉融资。李群或自己为陈辉贷款担保,或李群本人信用贷款后出借陈辉。同样,陈辉也无力偿还。至案发之际,陈辉还欠李群159.65万元的本息。
李群本想在资金腾挪过程中赚取价差,以获得收益。但尤智君等人不还贷款,李群只能自己想办法填补窟窿。为了归还到期银行贷款本息,李群只得通过重新贷款或从他人处高息借款的方式周转。
但是,随着金融部门逐渐规范贷款制度,李群向金融机构贷款周转资金的数额越来越小,向公众高息借款的比重越来越大。到2006年上半年,李群开始向社会公众高息吸收存款募集资金,以保证资金链的运转。
由于向公众吸收存款的频率增快,负债数额剧增。
李群欠款金额越来越大,只得铤而走险,开始了系列造假募资行动。
此案中的一名债主徐先生称,李群开始都是以拉存款为名接触。李群平时为他们运转资金的手法显得非常“活络”,又有一定职位,所以从没怀疑过。李群除了造假增加募资的信用度外,利息也越转越高。从开始的月息2分,到3分、4分,甚至有几笔达到了7分。
李群甚至将一些短期无法还贷的资金,常常将一些到期的高利也计入本金,借期一转再转,资金雪球越滚越大。
但这种借款模式仍然无法满足李群资金池的运转需求。到2008年6月,李群从银行客户徐杨兰等人处得知,社会上有人在倒卖承兑汇票。李群顿时想出一个“新点子”,自己可以通过从售票方获票后付款,或者让购票方先付款等方式,将大额资金在短期内掌控在自己的“池子”里,为己所用。如此,自己的资金池也不至于断流。
从2008年7月初开始,李群开始以相对市场较低的贴息,从徐杨兰等人处购买银行承兑汇票,然后以较高的贴息出售银行承兑汇票,不惜以贴息差额的代价来换取对资金的短期掌控。
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李群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来保证资金池运行,违规违法的力度就越来越大。比如,为了能从一名姓霍的客户处获得资金,其在其没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从银行为她开出承兑汇票,这种风险也潜进了银行系统。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毕竟难以长久维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