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史前遗存的贝丘遗址据1986年省文物专家鉴定,距今5000多年历史。近日有读者给记者报料,称贝丘遗址从发现到现在20多年了,一直得不到保护,而且不少村民欠缺保护意识,偶尔挖掘一块贝壳泥用来围田埂、垒坟头、作垫脚,使遗址遭到破坏。
日前,记者一行跟随吴川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肖康华、长岐镇副镇长龙志强及长岐黎屋村的干部,到贝丘遗址所在地长岐镇黎屋村的梧山岭了解情况。
见证5000多年前吴川先民繁衍生息的吴川贝丘遗址破坏严重,令人担忧。
贝丘遗址所在的梧山岭不是很高,约二三十米,西面约60多米远处就是粤西的大江——鉴江。
相关链接>>>
贝丘遗址,是古代人类居住遗址的一种,以包含大量古代人类食后抛弃的贝壳为特征。年代主要为新石器时代,有的延续得较晚。多分布在沿海、内陆滨湖和临河地带,所含贝类基本上分为海生和淡水两大类。
5000多年前吴川已有人居住
来到长岐镇黎屋村边,眼前一座海拔百多米的丘陵就坐落在鉴江旁,我们沿着杂草丛生的小路爬上梧山岭。梧山岭不是很高,约二三十米,当地群众称为“蚬壳埠”,西面约60多米远处就是粤西的大江——鉴江。
“看,就在这里了。”在面向鉴江的丘陵山坳顶,带路的黎屋村干部黎日华率先跳下一个小坡,捧起一大块贝売泥向我们展示。我们的眼睛顿时发亮,一个个不惧高险跟着跳下去大饱眼福。这些镶在泥里的蚬壳、螺壳与我们平时见的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它们已成“化石”,很难掐一个下来。细细观看,这块“化石”贝売泥还有纹理,只是失去了光泽,颜色更灰白。黎日华又熟练地拨开茂密的草丛,指引我们看贝丘遗址。果然,贝丘遗址由一层层重重叠叠的贝壳堆积起来,褐红的土中夹着大量白白的蚬壳和海螺壳,山泥少得倒成了陪衬。据介绍,这个贝丘遗址面积360平方米,是1983年11月由吴川文物普查队发现。1986年6月经省文物专家鉴定,是为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该遗址的发现,说明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吴川的先民已在这里繁衍生息。
“哗!这么多,这么密实的贝壳,究竟要多少年才能堆积到这里啊!”记者站在海拔百多米的山岭上感叹。这么大的一个贝売断层,其充满着诱人的神秘色彩,让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