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溪县港门镇港门村委会后町村是一个小村庄,村里只有25户,人口约140人。近几十年,村里人出入都是靠一条环绕村子的烂路,“有路难行走,晴天泥尘滚滚,下雨更犯愁,走路粘下鞋,孩子上学一脚泥,村民下田走不动。”这就是后町村原来村路的写照。
为改变这种状况,后町村全体村民不等不靠,在村干部梁文达的带领下,自筹资金修建了2公里长的水泥路,其中村道1公里多,与外村相连道路500多米。这段500多米的路,也被当地人称为公益路,因为它不仅方便了自村人出行,也改善了邻村人出行环境。
对一个主要靠种植甘蔗为生、人均年收入才500元的小行政村来说,村路的修建无疑是个大工程。“这一家500元,那一家100元,没钱就向亲戚借……”村长指着记录着自掏腰包修路的村民姓名和金额的修路账簿跟记者说道。
为了节省每一分钱,全体成年村民不怕艰苦,每天用箩筐挑泥,用牛车拉沙,用锄头平整路面,最后铺设水泥和压实路基才舍得花钱请外工。就这样,村民不论严寒酷暑,不管刮风下雨,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修建好了这条环村路和公益路。
村长梁文达自豪地表示,村里虽然人口不多,但这几年共有12名孩子考上大学。他说:“下一步,后町村盼望建文化楼,期望得到政府的支持,也希望增设电网灌溉,为村民耕种提供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