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困境的文章数不胜数,但是很少有文章深切关注他们的企业一旦出现问题后的收场。九个头条试图盘点最近几年那些出现问题的民营企业,它们的创始人最终的结局,吸引更多讨论和反思。
1、被执行死刑
代表人物:曾成杰
2012年1月19日,就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就吴英案二审作出判决、维持死刑原判的第二天,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一起同样因民间集资引发的刑事案件作出了相似的判决——以“集资诈骗罪”,二审判处湖南三馆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曾成杰死刑。
这一纸死刑判决的背后,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达10年得到当地政府支持的民间融资所引发的一系列复杂问题。曾成杰作为湘西州首府吉首市最大的企业之一——三馆公司的总裁,通过民间融资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但也酿就了他如今的悲剧。辉煌与悲剧的转折点则是当地政府对民间融资态度的180度急转弯。
改革开放以后,湘西被确定为少数民族改革实验区。改革是需要资金的,贫弱的地方财政无力支持多个项目建设,企业只能求助于银行贷款。然而,各家银行采取了严格的贷款限制措施,湘西民营企业唯有把希望寄托于民间融资。
为了当地发展,政府对于民间融资也是持鼓励态度的,这在当地的各种政府工作报告等政府文件中均有体现。
曾成杰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他的“宏伟事业”的。
曾成杰的辩护律师王少光说,三馆融资并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是用在橱窗里公开张贴的协议。这份协议实质是融资协议,但字面是房屋认购承诺书,以违约金赔付的名义支付利息。融资合同经政府事先审查,经当地公证处公证,政府“三馆指挥部”还现场解答融资群众的疑问,三馆公司的融资得到官方认同。
法院查明,从2003年11月至2008年8月,曾成杰先后使用多种集资形式向社会集资,集资利率从年息20%(月息1.67%)逐步提高到月息10%。随着集资利率的提高,三馆公司的集资额急剧增加,高额的利息支出,导致2008年9月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再按期兑付巨额集资本息。
2008年3月,开始传出“民间融资非法”的消息。湘西政府对于民间集资的态度,由鼓励、支持转为禁止。州委、州政府2008年6月采用内部通知的方式要求党政干部退出民间融资后,党政干部提前收回本金和利息,立即引起了挤兑风潮。
2008年10月2日,包括曾成杰在内的20多家企业的老板被捕,其公司财产也被查封。最终,曾成杰经法院审判后,被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死刑。并于今年7月12执行死刑。
相比曾成杰,吴英是幸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