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广州湾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问题
保护并合理利用城市遗产,能增强城市的历史底蕴,弘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然而,历史文化街区中旧建筑年久失修,传统与现代、怀旧与时尚的混乱状态依然存在,历史风貌的保护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形势相当紧迫。
1、我国历史街区保护所面临的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高速发展,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当城市进入高速发展的时候,历史街区的保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的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 一直未处理好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文物、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 矛盾非常尖锐。
城市的扩张给历史街区的保护造成巨大的压力,历史街区面临着丧失其历史特征的危险。目前存在的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历史街区保护认识的不足
经济迅速发展所创造的现代文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相互交叉、渗透,从而产生了一些新型的文化。现代与传统思想的猛烈冲突中,让人难以找到平衡点,无所适从。此时,我们应保持清醒,深化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认识和重视度,确保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的顺利开展实施。
(2)城市建设决策缺乏科学化
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相当广泛,绝不能靠“拍脑袋”的办法来完成。在这个建设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或保护规划。同时,政府应加大宣传实施的力度,让广大居民加深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价值认识,重视历史街区的保护,融入其中,使文化遗产保护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全市各界人民的参与下,大家的群策群力,制定出有效的规则,形成良好的监督体系,从而使对历史街区的决策更加的系统科学,才能更有效的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
(3)产权关系的滞后
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存在的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历史街区存在产权缺失,造成区域内建筑产权不够明晰,为建筑维护、保养、修缮及更新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也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尤其困难。
(4)保护目标难以实现
历史街区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区域,随着土地有偿使用,旧城区成为房地产商开发的热点。从而使历史街区的保护目标难以实现。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历史街区的土地滥占滥用、高强度开发、老城区生活环境质量恶化等情况的日趋加重,旧建筑不断老化,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也日渐衰微,严重威胁着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
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 也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不可增减、人类共享的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文物。继承保护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身就是城市现代化的内容。我们只有树立起城市现代化的正确理念,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完善的市政及公用设施、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良好的环境质量和较高的文化水准等一系列的系统工程, 才能有效的保存历史文化街区,不仅要保护,还要更新,让古老的街区获得新生。从而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性。
2、湛江霞山区历史风貌街区面临的问题
从城市的发展规律来看,历史街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变革进行更新和改造是必然的,霞山区历史文化街区、街道的历史连续性在此过程中难以完整保持。目前霞山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广州湾时期建筑景观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面临的问题非常严峻。主要原因是:
(1)旧建筑的自然老化
霞山区的这部分法式建筑,大多还在使用中,发挥着其社会功能。但是,我们都清楚的知道,建筑的自然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放任自流,不采取保护措施的话,会加快它的老化进程。因此,从国家到地方,从湛江市到霞山区、从政府职能部门到广大普通市民都必须增强保护意识,加大对旧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古老建筑的生命是完全可以延长,价值也能成倍递增。
(2)区内部交通拥挤,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市商业中心地带,区域内建筑较为密集,人流量大,交通拥挤状况比较严重,人车混行的交通方式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
(3)传统居住环境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矛盾日益突出
传统居住环境在当时特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社会生活方式下形成的,与居民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存在着巨大矛盾。特别是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等严重滞后,使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和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制约,并由此而导致居民的乱搭、乱建、乱架、乱堆等自发行为,破坏了传统民居的空间环境特色。
(4)人为的破坏。第一次大规模的人为破坏是在文革时期,“破四旧、立四新”运动给一大批法式建筑带来了灭顶之灾;第二次则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现在,一些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广州湾时期建筑纷纷被拆掉,还有一些人不顾及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而将旧建筑进行“翻新”装修。霞山区目前出现了许多与原有环境极其不协调的建筑,极大地破坏了区域和街道空间整体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把原来和谐优美的建筑装修得“四不像”,从而变相地毁坏历史建筑,实质上也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践踏。这种可以避免的破坏力量其危害也是最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