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今年上半年,“马尔代夫度假村歧视中国人”的帖子在中国网络上广为流传。马尔代夫新闻网10日报道称,该帖子作者是马尔代夫一五星级度假村的前员工,称度假村为防止中国游客吃自己带的泡面而不去餐厅消费,撤掉了中国游客房间的热水壶。后来马方度假村发表声明,称这是“诽谤”,并否认对中国客人区别对待。
其实,如果有物美价廉的食品,谁情愿吃那些营养不大还可能有防腐剂的方便面?实在是部分游客的饮食习惯成全了方便面。而一些游客用热水壶煮螃蟹,又只给了很少的小费,也确乎不大文明。
殊不知,这“限面令”在我们自己美丽的黄山景区是早已有之。今年国庆黄金周尤其引发了太多的吐槽:一边是2005年黄山景区已经全面停止销售方便面,一面是盒饭45元一份,玉米8块钱一根,炒蒜苗40元一份,烧茄子30元,土豆丝也要40元一盘。世界上怕就怕对比,也难怪游客洒向美景都是怨。
而黄山方面的解释充满了科学依据:“盒装方便面封盖的铝箔纸难以焚烧,日积月累数量惊人,留在山上成为难以处理的污染物;吃后的残羹大多倾倒在游览道的两侧、松树旁、悬崖下,造成土壤盐碱化,黄山松等植被破坏现象严重。”黄山环卫所负责人还说,方便面的残羹还被山上的松鼠、鸟类等过量食用,导致“半饲养化”,对野生动物保护及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十分不利。
地方法规合理,环境保护合法,怜惜小动物合情,我们原本无话可说。无奈如果方便面厂家也有专家,论证一点点残渣无损于黄山松等植被;“文明办”专家也有理论,论证我五千年文明古国公民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乱倒乱丢;小动物专家再论述聪明的松鼠、鸟类等未必会过量食用……不知道黄山方面如何进一步解释。
而且,“禁面”的后面还有一条大尾巴:“景区对游客自带方便面并没有限制措施,旅游高峰时还提供开水,对游客自带方便面采取定点冲泡、定点食用、定点回收的管理。”原来只是禁山上的售货部门,游客在山下买了带上去是可以的。这就有点“一面两吃”、“一山两治”的味道了。为什么山上不可以按市价出售而“定点冲泡、定点食用、定点回收的管理”呢?他要是自己带有开水随时泡起来怎么办呢?黑压压的人群,你管得了吗?
“难言之隐一洗了之”当然简单便捷。然而“禁面”却不无将耐心细致的管理和题中应有的温情服务变成了一项简单的行政命令的嫌疑。
路人皆知,造成污染销售物多如牛毛,绝对不仅仅是方便面一种,为什么单单禁面?管理享用者的行为当然是第一要义,仅仅禁面自然免不掉逼迫高消费的“导向”,或曰“限制销售实际上对经销人、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权益产生了损害”,黄山方面如何洗刷清楚呢?
物价总是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在这样的背景下“禁面”,经济利益稍有提升,但环保未必会好到哪里,损失的却是黄山的无形资产。物价部门如能合理限价,媒体宣传如果能够及时跟进,游客们如果能够牢记文明出游,情形恐怕的会大有改观的。不然,你就只有上飞机安检一般地搜查游客携带的方便面了。那情形与黄山的美丽何其悖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