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是制度伤不起还是老人伤不起?

2013-10-18 22:58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欧春智

    10月15日,有读者报料称,广东高州市一老人由于中风无法行动,他儿子代为到高州农信社大路坡分社取钱,信用社说身份证不对,令其到村镇开证明。证明拿来了,信用社又说要老人亲自来,家属就将病重的老人拉到信用社,可是工作人员还是不给。僵持之下,老人死了。(10月17日《南方农村报》)

    近日才出现八旬老人带着氧气、躺在担架上到银行改密码,银行因此道歉的事儿;又出现七旬中风老人被迫到银行取钱,结果猝死的新闻!银行的“取款制度”和服务举措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乍一看,银行似乎没有错,因为人家是按“制度”办事的。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严格的取款制度也是对储户利益的最大负责。但制度却是人制定的,是一种不一定完美的亟待不断完善的东西。制度是死东西,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灵魂的。当储户身体极度虚弱,还在医院接受治疗不能亲自到来时,银行理应相应开辟人性化的特事特办通道,而不是毫无人性地遵守教条主义。但遗憾的是,在所谓的“制度”面前,最终受伤的是可怜无辜的老人,在弥留之际,这个世界最后留给他的竟然是人性的冰冷。

    “这不是整个信用社系统的问题,是个人的问题,会处分涉事人员。”在事情发生后,高州农信社一领导如是说。如此看来,对此事的处理,银行只不过是“内部处理个人”、赔偿抚恤为主,就像上面“病重老人去银行改密码”这一事件一样,该事发银行也只不过是道歉而已。而像侩子手生硬冰冷般的“制度”还是无动于衷。如此处理的方式,谁又敢保证今后不再出现类似事件?谁又敢保证银行职员口里不会再“喷出”像“拔下针头让他过来”这样丧尽人性的雷语?

    归根结底,悲剧的发生都是源于银行制度的“铁性”,人性化、弹性化的制度改革应是银行未来取款制度改革的方向。一方是制度,一方是病重老人,是制度伤不起还是老人伤不起?孰轻孰重,望有识人士三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盛会落幕 梦想续航
  • 广东省海洋经济职业技能大赛首批选手到湛
  • 市工商联开展湛江青年企业家培训为民营经济注入青春动能
  • 百名选手乘风破浪展风采
  • 麻章区政通东路告别“断头路”
  • 全国最大吨位纯电抱罐车落地湛江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