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北风来了,稻子黄了,候鸟也飞来了。
湛江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停歇地和越冬地。在冬季,我市有几处重要的湿地、林区适宜候鸟越冬栖息, 徐闻县角尾乡则是主要栖息地之一。
以往这个时候,是猎手们捕杀候鸟的最佳时机。许多从北方飞来的候鸟丧生在猎人的枪口下,或落入罗网中,成了食客们的盘中餐。
每年这个时候,也是历届角尾乡领导重复强调的“护鸟令”——组织人员打击违法分子;开展声势浩大的护鸟宣传。各新闻媒体照本宣科地报道护鸟禁猎的新闻,但一年又一年,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角尾乡算是徐闻县最小的一个乡镇,在这仅有3万人口的小乡镇上,却有3个派出所。按理来说,在这弹丸之地,护鸟禁猎的力量是绰绰有余的,但为什么每年的护鸟效果却差强人意?用现任角尾乡党委书记柯俊的话来说,这是“护鸟逻辑”上的问题。
在今年的护鸟动员大会上,柯俊与历届角尾乡领导的发言不同。记者认为,他的“护鸟逻辑”很有深度,也很有新意,没有套话没有空话,逻辑性、说服力强,观点容易让群众接受。该乡沙土村村民陈益对记者说:“书记的发言我们听得明明白白。”
事实上,柯俊的“护鸟逻辑”经过一个多月的“考验”, “护鸟行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没有人敢杀候鸟,没有人敢吃候鸟,爱鸟护鸟的人越来越多。
记者认为,柯俊的“护鸟逻辑”值得赞许,于是将其稍加整理,以飨读者,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探索如何去报道老生常谈的“护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