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村道每隔30米设有垃圾桶
走在整洁亮丽的三江村硬底化村道上,除了路道两旁安装的130盏新型节能的LED路灯令人倍感惊喜外,生活区沿路摆放的蓝色垃圾收集桶同样令人耳目一新。
为搞好村容村貌和卫生保洁工作,三江村今年初建成了村垃圾中转站,购置了一辆环卫车和一批垃圾筒,并按人性化角度出发,每隔30米距离安放一个垃圾桶。此外,该村还聘请了4名专职的环卫员,每天上下午统一上门收集生活垃圾,形成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循环方式,村里卫生环境焕然一新。
今年8月,在驻村扶贫单位湛江师范学院扶持帮助下,该村村民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动工铺设自来水管道。目前,该项工程进展接近一半,困扰624户村民多年的饮水难题有望在今年底前彻底解决。
路通了,卫生好了,白花花的自来水也很快流进普通农家。现在,满足村民更高层次居住需求的生态公园建设项目,提上村里的议事日程。
“在村文化广场北面的一块空地,建一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生态公园,前期设计方案已经获得村民通过,准备近期动工建设。” 林亚活说,如果工程进展顺利,今年底这里将建成一个集休闲、健身、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公园。
村风:乡贤乐捐资古村换新颜
修建村文化广场、硬底化村道、村牌楼、篮球场及文化楼……近几年来,三江村的外出老板慷慨解囊,积极参与家乡经济、生态建设,捐资修建起了一批利民便民的生态文明及民生项目。
早在10多年前,该村外出老板就开始捐资开展生态文明村庄建设。特别是外出老板林任福捐资400多万元建起的一座1800平方米的文化大楼,成为村民引以为豪的一大亮点。
创业得靠自己,致富不忘老乡。10多年来,在生态文明村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过程中,“老区儿女”们乐捐成风,掀起了新一轮的文明建设浪潮,捐款超过1000万元。
记者走访发现,在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中,三江村特别注意对村里古树名木的保护,村里数百年的“见血封喉”等名木得到了较好保护。除了生态文明建设之外,村里还实施了一系列民生项目,去年该村筹资31万元成立了慈善基金,用于扶贫济困及奖教奖学,受到了村民们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