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生态文明创建好处多 吴川三江村旧貌换新颜

2013-10-23 09:35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邓耀瑞 龙志松 肖观帝
 
三江村新修建的硬底化村道、村牌楼。李波 摄

    村道洁净、古木葱茏,生态优美,村风和睦……在江水静静流淌的鉴江西岸,有一个重焕生机的革命老区村庄——吴川市振文镇三江村。置身绿色田园,漫步村间小道,眼前呈现出的是一幅和美秀丽的乡村生态图。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在古村落华丽“变身”生态村的背后,是当地村民干部借我市轰轰烈烈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区城镇村的东风,主动作为,大力改善人居环境自我发展的利益诉求。以此同时,在生态文明创建的驱动下,革命老区解决“老大难”问题有了新动力。

    转变:解决老问题有了新动力

    采访车拐进三江村村道后,道路两旁新安装上的路灯特别显眼。说到路灯,自然要提及给予它们“安身立命”之所在的硬底化村道。

    今年6月,这条承载着三江村民多年梦想的家乡路终于建成。开通后的硬底化村道,长2.1公里,路宽7米,如同一条灰白色的绸带,将古村环绕。为提高村道绿化的观赏性,三江村村民为这灰白色的绸带镶上绿边,在道路两旁每间隔3.5米距离种上风景树。

    三江村干部林亚活告诉记者,入村道路原先只有3.5米宽,路基较窄,且为10多年前所建,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

    村民口袋丰厚了,老板多了,但村道却迟迟未能翻修。

    “不是没钱修路,而是村民利益难以协调。”三江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林华春说,新村道规划涉及到少数村民的祖坟,搬迁面临诸多的现实困难。

    “是生态文明村建设,给了我们村民干部解决老问题的新动力。” 林华春说,只要阻碍到村生态文明建设,再硬的骨头也得啃下去。

    经过村干部进家入户、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工程涉及的土地补偿拆迁等“老大难”问题最终得到妥善解决。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红星照耀红土地
  • 定格浪漫 纸短情长:新人登报缔结良缘 铅字为证爱情永恒
  • “月满非遗·情聚中秋”非遗集市举行
  • 霞山区青年夜校咖啡品鉴公益课举办
  • 暴雨突袭
  • 环北广东工程首条盾构区间顺利贯通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