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湾“城市形成后一段时期的城市主体建筑,是至今还保留较多的当时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连体骑楼式建筑”。与许多城市的建筑一样,这种“连体骑楼式建筑”能够成为当时“广州湾”城市的主体建筑,主要是受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抗日战争”的影响,广州、香港等沿海城市相继被日本侵略占领,大批难民涌进偏安一偶的“广州湾”。能够来到当时“广州湾”的难民一般都是相对富裕和文化层次高一些的人,这些城市难民在逃难的过程中,客观上也带来了原来居住城市的一些建筑文化,这些城市的各种建筑风格也由此“扎根”湛江。
“连体骑楼式建筑”的优点十分突出,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遮阳挡雨,方便当时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交往的需要,也特别适合广东人的生活习惯。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广东地区的城市一般有这种建筑相对集中的街区就自然是商业闹市了。即使是现在,广东省内许多城市都是选择“连体骑楼式建筑”较多的街道作为步行商业街,其中以广州和中山的远近闻名。就是远在上海甚至是北国的哈尔滨等地的商业闹市,也有类似建筑。不是有这样一个故事吗?上海刚解放的头一天,许多上海市民天亮开门时发现解放军就露宿睡在马路边,条件好的就是睡在骑楼下。
“连体骑楼式建筑”有其特有的优点,但缺陷也十分突出,主要是通风、采光差。因此,湛江现有的这类建筑一般都要有天井和在屋顶加开天窗,所以这类建筑一般都不超过三层高,土地利用率十分低。此外,湛江现有的“连体骑楼式建筑”存在骑楼宽度不够宽和建筑不够连贯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连体骑楼式建筑”的效果。
从“连体骑楼式建筑”的特点,尤其是从城市历史和建筑文化的角度来看,“连体骑楼式建筑”应该在湛江建筑特色中的整体中占有应有的比例,而且要得到更大的保护、利用和发展。目前,湛江已经有“骑楼”出现在已建和在建的新建筑物的建筑结构中,一般是利用建筑物的裙楼来体现,这是“连体骑楼式建筑”的一种延伸发展。能够“重出江湖”,如此现象也证明“连体骑楼式建筑”的实用性和今后的生命力。因此,在一般繁华商业街新建筑物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上选择“连体骑楼式建筑”,无疑也是一种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