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丙率队深入霞山法式风情街改造现场以及渔人码头和原点广场建设工地现场办公,要求各项目全力加快建设步伐,打造独具湛江风格的精品工程。(10月27日《湛江日报》)
就这条新闻报道,可以提炼出一些关键词语,比如“法式风情街改造”、“湛江风格”“精品工程”等,而这些关键词连起来,也不难领会到其中一种意思,那就是改造工程多体现湛江本土风格,多反映湛江的发展史实。笔者认为,改造工程应更多表现在“改”字,在保留历史的前提下进行合情合理的“变化”,使其彰显出更多湛江特色,成为城市发展一道亮丽风景线。无论是于现代发展需要,还是于尊重历史来说,改造工程多些湛江风格,注重本土元素的注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个中利与弊不言而明。
法式风情街,不单是普通的一条街,不单是由砖瓦砌成的街;站在历史的角度,她更像一本湛江史志,见证了一个时期的变迁,记录了一个时期的点点滴滴,她也像一本“活”的教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湛江文化的强盛。对法式风情街的改造,就需要运用到一些科学的经得起时间推敲的方式方法。应该说,加快改造工程建设步伐,让湛江风格凸显出来,让湛江建筑更具人文色彩,是城市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表现方式。让改造工程充满“湛江风格”,真正反映城市软实力,说到底就是一条走湛江特色的路线,相信更能吸引更多目光和眼球。
法式风情街也仅仅是改造工程其中一个项目或一个类型。在城市发展和变迁过程中,类似法式风情街这样的充满历史味道的建筑,可能需要经历一个改造和“穿衣戴帽”的过程。应该看到,这类工程的作用不仅在于让城市变得现代化和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也包含了继承和发扬“湛江风格”这么一个看得见闻得到的演变。为改造而改造,或者在改造中不注重“湛江风格”,脱离了“湛江风格”的本质,千篇一律地使用现代建造技术,单调亦难以达到改造的最终目的。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都有自己应有本色。改造工程是民生工程,我们期待更多的改造工程走上“湛江风格”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