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广东新兴江流域7年前发现大面积“地下水松森林”,专家估测约有几百平方公里。由于保护不力,疯狂的民间挖掘热潮将这里成就为全国唯一的花泥、软木塞供应“基地”,不少区域已经挖掘殆尽。
整个四会城区都“躺”在“绿色的海洋上”,这一地下盛景若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可以想象有多震憾,目前现状却是具有极高科考价值与旅游开发价值的千年水松林遭到了疯狂无情的挖掘破坏,何等令人痛心!保护拯救其它区域未遭破坏的古森林已刻不容缓,在各种保护力量当中,当地政府理应有更大作为,义不容辞地带头扛起保护的大旗,发挥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莫让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古森林毁于今人之手。
简单易行的挖掘,一本万利的生财之道,如此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守着“金子”的好事不挖岂不是“傻子”?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若让当地民众毫不动心自我约束自觉保护,保护效果几何可想而知。虽然这些地下埋藏的古水松林既不属于文物,也不属于矿产资源,但见证了沧海桑田魔幻变迁的千年古森林仍然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不可再得珍贵无比的自然遗产,有开发保护的必要。当地政府应有长远的目光,应有古森林不能毁灭于自己任上的思想,不因是目前难见成效的公益项目就缺少保护动力,摒弃唯经济效益论的片面政绩观,给子孙后代留下可供永久坚守比金钱更宝贵的历史财富,金钱可以慢慢创造,古森林毁灭了则不可重造。国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上述挖掘行为进行约束,四会市政府可以自行制订专门的地方条例规章予以保护,禁止进一步的挖掘破坏,通过宣传教育让群众算清破坏或开发的长远得失经济账,从法治和道德层面发动群众积极保护,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多方筹措资金推动保护项目的建设。事在人为,有保护之心,有可行方案,资金、防挖等困难总会解决。
毁林容易保护难。暖水瓶塞、花泥有其它替代物,毁灭的古树群却无可替代,已是无法恢复的破坏之砀。亡羊补牢,尽早保护,才不会成为贪婪的“罪人”,遭受后人的谴责唾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