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徐闻县前山镇红坎村发生了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一位残疾老人本想买农药杀虫,但买却变成“偷”,而且“偷”来的又不是杀虫药,却是除草剂,结果用来喷洒青椒苗后,两亩的椒苗惨遭灭顶,全部死亡。此事听来不禁令人扼腕。(《湛江日报》11月6日)
当城里的老年人在养生保健、唱歌跳舞,讲究晚年生活质量之际,农村的“空巢”老人依然需要躬身于泥泞的田地中劳作,艰难度日。看完这则新闻之后,的确会让人啼笑皆非、扼腕叹息,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位已到古稀之年的老人家遭遇两亩椒苗地灭顶之后,接下来的日子会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我们是否应该通过这个老人的“拿”来灾难而引起某些思考呢?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如今农村的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经济社会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农村一些老人的生活负担依然相当沉重。农村的老人的生活来源一般依靠儿女的赡养以及自己的劳动所得。就像这位偷了除草剂误当杀虫剂来使用的杨老人,有三个儿女却都常年在外打工,缺少儿女的关爱和呵护,身体残疾还要下田劳作以保基本的生活。近几年,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是由于各地方经济水平不同,老人每月能领到的钱多则几百块少则也只有几十块钱。我们在报道中难以了解杨老人的具体情况,估计若非生活捉襟见肘、艰难维持,也不会为了省下十几块钱而动了贪念,导致上演了一场“文盲老农偷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闹剧。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应该是社会文明、和谐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湛江正在实施“学青岛推崛起”的发展战略,要想成功迈入国内一流城市的行列,除了硬件配套跟得上,相应的为民惠民的政策、措施是否也应朝着一流城市的方向去努力。因此,需加快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医保范围,给生活艰苦的老人家相应的人文关怀,社会资金积极进入农村养老行业,组织农村老人服务队帮助老人答疑解惑,让更多的农村老人在辛苦劳作后有所收获甚至安享晚年。“百善孝为先”,子女工作繁忙也应该常回家看看,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尽管做不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最高理想境界,也该达到最基本的孝顺父母的道德责任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