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湛江和青岛有很多共同点,从地缘上来说,都是半岛城市,青岛胶州半岛,湛江地处雷州半岛;从政治经济上说,两者都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从历史上说,两者都有殖民地的历史。德国统治了青岛17年,法国统治广州湾45年,都给城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中国大陆唯有的两所海洋大学,一所在青岛,一所在湛江。
1960年小平同志提及“北有青岛、南有湛江”,说明当时湛江与青岛差不多是一个档次的。当我们搞了10年“两水一牧”,陶醉于田园风光,陶醉于养鱼养虾时,青岛却乘小平同志南训讲话东风,利用沿海开发城市的优惠政策,青岛把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一流央企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搞活日韩合作国际化经济,发展临海大工业,培育了海尔、海信、青啤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北海舰队在青岛,拉动了军工产业和海洋旅游,去年青岛旅游收入达到807.6亿元,湛江也有南海舰队,却没有把军工产业发展起来,旅游和青岛更不是在一个档次。青岛的发展成为滨海城市发展的一个典型。
远大的志向总能激奋人心。从改革开放开始,起跑线差不多的两个滨海城市,青岛的定位就力争与广州、上海、天津等国内一流城市同一档次,提出要打造国际一流城市、东部沿海中心城市和能代表国家实力、国家形象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城市。反观我们湛江,定位顶多是广东的农业强市、粤西中心城市,或者环北部湾重要城市,包括我们最近提出的对接东盟的桥头堡等等。“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退一步说,即使湛江和青岛都通过艰苦奋斗实现各自的目标定位,两个城市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湛江的发展似乎踩错了节拍,原有的工业品牌早已陨落,上市公司仅有2家,而青岛近20家,十倍于湛江。湛江于是被青岛甩开了距离,不只是一条香榭丽舍大街。
春华书记要求湛江重温小平同志“北有青岛、南有湛江”的殷切勉励,学习青岛、面向世界,良苦用心就是寄望我们湛江要树立更大的理想,向国内一流城市看齐,而青岛就是我们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