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4E国际机场、是我国第三大集装箱运输港口、高速公路里程数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一串串靓丽的记录背后,是青岛这座城市对交通的重视。而与兄弟城市相比,交通无疑是制约湛江发展的瓶颈。在交通发展方面,青岛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湛江又该如何对接珠三角、实现内联外通?(11月12日《湛江日报》)
交通,自古以来皆为政之大略、民生之要义、经济之命脉、社会之基石。湛江在“学青岛推崛起”的系列举措中深谙其中的道理。湛江推动对外交通高速化、市内交通网络化、提升港口建设水平,并且打造粤西国际空港,这是一条符合湛江地理交通优势的发展模式。“北有青岛,南有湛江”,湛江港既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也是粤西地区和环北部湾地区的交通中心枢纽。如果四种运输方式的发展一应俱全,形成立体综合运输网络,交通条件将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我们需要有放眼未来的“大交通”战略,让交通现代化提升工程创造湛江速度,就应该以高铁公路港口机场为龙头,以地方铁路和国省干道为骨架,以县公路为连接,逐步形成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让一条条活力四射的“生命线”极大得拉动湛江经济快速发展,造福湛江745万人口。可以预见的是,湛江市倾力打造的立体交通网将像一条条从天而降的蛟龙,蜿蜒在粤西大地上,对接珠三角经济圈,拉动湛江的经济快速发展,为湛江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既然蓝图已经绘成,号角就该吹起,在打造内外畅通的立体交通网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