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闻干群植树造林。刘卫 摄
作为国内华南虎的最后栖息地,徐闻是曾经的生态天堂,原始森林密布。但如今的徐闻,原始森林已消失,动植物物种大幅减少,生态优势被蚕噬。为修复生态环境,徐闻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大力推广节水农业,一方面向森林寻求力量,与湛江农垦合作打造万亩热带雨林,破解“生态型缺水”难题。
失去森林保护很难涵养水源
据资料记载,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徐闻还密布原始森林,是名符其实的生态天堂。1951年,当时县域范围内的热带雨林总面积1423.2平方公里,植被种类近300种,雨林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
1963年,徐闻最后一只华南虎被打死。随后,长达几十年的开垦,让原始森林消失,动植物物种大幅减少。
没有了森林植被的保护,很难涵养水源,大自然带来的降雨大多流入大海,“生态型缺水”也由此产生。
在现实面前,徐闻县委县政府决定再造万亩热带雨林。
高标准规划万亩热带雨林
毁林容易造林难,要造出生物多样性极高、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的雨林更难。为此,徐闻县邀请林业专家把脉,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万亩热带雨林建设。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徐闻造林计划已经启动。主要以混交林为主、特色林为辅,混交林侧重于本土的阔叶树种,尤其是名贵树种,如黄花梨、沉香、香樟、白玉兰、见血封喉、山杜英等;特色林则结合旅游开发、突出季节特色,选择桃树、火焰木、桂花树、凤凰木等。上述造林计划目前已经启动,计划2014年1月起进入集中建设阶段,2015年开始配套相关旅游设施和景观设施。
我市将试点推广生态林建设
徐闻再造热带雨林的做法,与市委市政府的思路不谋而合。
湛江是林业大市,林业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1991年就成为广东第一个“全国绿化达标城市”。然而,当前我市现代林业发展重效益轻公益,基本都是经济林,3到5年就砍掉,砍了再种,种了又砍,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不利于涵养水源和防风固土。
为改变这一状况,目前我市正在研究试点工作,希望通过生态公益林建设,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种,逐渐改善湛江林业生态结构,改善湛江生态质量,改善雷州半岛赤地千里的面貌,力争恢复雷州半岛的生态环境。